教育安定民生 欢迎支持老方
主页 > 校长培训 >

一中,我们怎么办?

发布时间:2012-12-19 10:10   来源:宗廷笔记    作者:方宗廷

杨彩霞:

方老师,一中是全市人民关注的重点。2 0 08年在教学质量滑到低谷的时候,您去一中为全校教职工做了一个主题是“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的演讲,提升了一中教师的士气。现 在能不能再讲一讲呢?

方宗廷:

好的。一中是全市人民的一中,一中的兴盛衰败全市人民都有责任。当时,我是以一个市民的身份去一中的,是一中的老师给我信心,是2008年上任的危文校长给我支持,我讲的课题是: 

   一中,我们怎么办? 

   不为失败找理由

要为成功想办法

问题:一中差在哪里?

对策:我的三点建议

   德兴市教育局:方宗廷

    2008年9月1日

 

一中,我们怎么办?

(一)

 

一、提出这个研究课题的背景是:

1、相邻的天佑中学社会声誉越来越好,相比较之下,我们一中就相形见绌。

2、一中搬迁以后,人民群众的期望值太高,相比之下,一中让人民群众满意的闪光点太少。

3、我们一中的老师对一中的发展几乎丧失了信心,长期以往,一中的优质资源将流失至尽,一中将失去应有的生存价值,将与二中、三中站在同一个台阶上。

二、提出这个研究课题的意义是:

1、德兴的教育,一中活则全盘活。

2、全市人民都期望一中的老师和政府有一个答案。

三、一中到底差在哪里?

针对这个研究课题,我们分析一下原因:

从客观上:一是生源差,二是年轻老师比例大,迎考经验差。

那么,我们来分析一下:

2002年秋季,一中招新生680人,其中中考成绩600分以上的110人,统招线以上的516人。而05年夏季,毕业生是671人,毕业率达到98.68%。当年高考的成果是一本58人,二本170人,  艺术类15人,合计243人,录取人数占02届学生的35.73%。闪光点是在哪里?比如:北大、清华、中国人大、中央财大、上海复旦、浙江大学这些大家熟悉并渴望追求的名牌学校_____人。

2003年秋季,一中招新生703人,其中中考成绩600分以上的26人,统招线以上的551人。而06年夏季毕业生是695人,毕业率达到98.86%。当年高考成果是一本70人,二本164人,艺术类19人,录取人数占03届学生总数的35.98%。闪光点在哪里?北大、清华、中国人大、中央财大、上海复旦、浙江大学去了______人。

2004年秋季,一中招新生933人,其中中考成绩600分以上的72人,统招线以上的669人。而07年夏季毕业生是900人,毕业率达到96.46%。当年高考成果是一本58人,二本142人,艺术类45人,录取人数占04届学生总数的26.25%。闪光点在哪里?北大、清华、中国人大、中央财大、上海复旦、浙江大学去了______人。

2005年秋季,一中招新生1023人,其中中考成绩600分以上的48人,统招线以上的805人。而08年夏季毕业生是959人,毕业率达到93.74%。当年高考一本55人,二本129人,艺术类40人,合计224人,占05届学生总数的21.89%。闪光点是北大、清华、中国人大、中央财大、上海复旦、浙江大学去了______人。

综上所述,2005至2008年一中的成绩还是占主导地位的,他毕竟为全市培养了3225名高中毕业生,提高了全市人民的整体素质,这一批年轻人在10年以后必将为德兴的发展甚至为国家的发展作出贡献,是不容置疑的。特别是965名上了二本以上大学的这一代人,有的已经出国,有的已经在适合自己发展的岗位上开始磨炼自己,天南海北都有,我们一中的老师功不可没啊。

那么,我们一中到底差在哪里?

古话说:当事者迷,旁观者清。我以30万分之一的旁观者从两个角度去思考:

1、差在每年没有考出清华北大。从发展一中的战略上讲,我们早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从战术上讲,我们在05、06、07的高考中不难看出,有严重失误。由于这个失误,从07年开始,我们对全市的初中优质生员实行“围、追、堵、截”,但收效很低。过去我们常说,办学校不是办企业,哪有那么简单?现在应该说:学校要学习和借鉴企业的理念,要善于经营学校、经营教育。企业是为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服务的,学校是为企业的发展服务的,要学会用最小的成本换取最优的社会效益。实际上,真正需要北大清华的学生和家长是极少数,大约只占总人口的万分之一,占学生家长的百分之一,但就是这两个“一”,一旦得不到满足,“一中怎么差”、“教育怎么差”就产生了社会影响。

2、差在管理的策略上。首先,我认为,1、一中的战略目标“规范、崛起、腾飞”是很好的,但战术上急于求成,应了一句成语:“欲速则不达”。市委、市政府对一中是重视的,从动用财力、民力建一中,尔后又动用财力化解一中的债务可以说明,近几年来一中年年招收新老师也可以说明,06、07年市委书记、市长到一中参加高考前的对策分析会,高考后的经验总结(实际上是失利分析)会,并确定一中的发展方向“是平民教育”也可以说明。我说的管理策略上的失误,指两个方面:一是学校内部的管理,二是市委、市政府对教育的管理。具体原因还是一中老师自已去找。生源差,年轻老师多是现象。况且务源天佑剔除外县的生源,比我们好不了很多。一中的年轻老师在05、06、07、08的大考中还没有挑重担呢。

一中,怎么办?出路有两条:

一是甘心落后。形式上由重点中学转为普通中学,让铜矿中学带着一中跑,规模上由06年招新生1015人,07年794人,08年528人,09年招个400多,在校生逐年减少,像一所农村初中。老师富余了,到农村支教又不愿去,在一中又找不到事做,只好年年跟职业学校一样,走村串巷去找生源。

二是奋发图强。每个一中老师从“我”做起,能教好一个学生尽量教好一个学生,能带好一个班尽量带好一个班,任劳任怨先把书教好,把一中的高考做响。当然,一中是全市人民的一中,办好一中人人有责。办好了,是全市人民为自己做了一件好事,没有办好,也不应该由一中的老师来承担全部责任。我是这样想的,因此:

四、提三点建议:

第一,一中的老师要自尊、自信、敬业、创新。第二,一中的班子要团结、善思、敢赢、奉献。第三,市政府对一中要理解、扶持、“重保”、服务。

    (一)一中的老师为什么要自尊、自信、敬业、创新。

关于自尊,就是自己要尊重自己。在三十万人民的心目中,在全市三千名教师中,一中的老师要有自己的“面子”。一个人如果连面子都不要了,就容易自暴自弃,就会什么事都不考虑后果,就不是老师了,甚至有时候连“人”都不是了。老师是什么?大家如果不去上网、不去翻翻辞海,能回答这个问题的人我不知道有几个?老师是榜样。这个问题一定要搞清楚,因为社会上的每一个成员由于分工不同,要什么样的面子也有区别:军人有军人的面子,就像李云龙讲的:面对剑客侠客,明知不抵,也要敢于亮剑,虽败犹荣。那老师也有老师的面子,我们班上本来有五十个学生,带了三年,走了二十个,那这个面子就丢大了。我们有的老师在一些小事上很喜欢争面子,比如喝酒,“宁可伤身体,也不伤感情”,实际上就是争个面子。又比如说为了一些利益的分配,这个利益不单纯是指金钱,还包括荣誉、地位、机遇等。尽管这个利益十分微薄,不至于影响个人的生活质量,但争起来就是要争个赢,常常会向别人解释:“本来是无所谓,就是太没有面子了。”但是,我们忽视了一个老师应有的面子,就是一中的学生越来越少,甚至连一中老师自己的小孩也不顾父母阻挠流到外面去了。显然,我们作为老师没有得到孩子的尊重,孩子不信任当老师的父母。如果是做父母的执意要把孩子送到外面去就读,那就是对同事的不尊重,不信任。作为老师,得不到学生、家长、同事的尊重,能称其为好老师吗?当然,这里面原因很多,不能全怪老师,但丢掉的面子的的确确是一中老师的面子,而不是军人、工人或者乡长、县长和农民的面子。因为老师这个称谓是与学生相对应的,没有了学生哪有老师?就好比没有生育和扶养儿女,哪能享受父母的称谓。老师千万要自尊,否则我们可以选择不做老师。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老师这个职业一直都是很清贫却又很受人尊重的。封建社会的“天地君亲师”,老师排行第五。文革时期学校教育一度受到冲击,但是按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士、七商、八农、九师的排序,在360行中老师也还排在第九位。现在社会上新兴行业很多,早已突破360行,但能用法律维护一个职业群体利益的也只有老师,就是《教师法》。十亿人口九亿农民,也还没有“农民法”呀。再讲收入,剔除隐性收入不说,用阳光收入比较,老师虽然不算很好,却也不是最差。收入这个问题是没有法子比较的,比多了,就不愿意做事了。比如,中国平安集团总裁马明哲年薪计人民币6000千万,贵州省罗甸县班仁乡金祥村油落小学的老师叫李兹喜,年薪计人民币1095元,他俩人的收入相差6万倍。既然我们不愿意或者说没有能力去选择别的职业,那最好就请自尊自重。佛争一柱香,人争一口气,天佑中学的老师是老师,我们一中的老师也是老师,不要让别人瞧不起自己。

关于自信。什么叫自信,就是自己要相信自己。大家都是大学毕业,想当年考大学,我们的考分不一定比别人的考分低,为什么毕业后分到天佑中学、临川中学、师大附中等等他们就能把书教好,而我们却不能呢?从客观上讲,他们的生源好,教师待遇好,人家出了名,好的学生都往他们那里跑。这些理由不讲不行。但是讲多了,我们自己就会失去信心。一个人要是对生活充满信心,他就会努力工作,拼命挣钱,成家立业,尽管暂时很穷很苦,也要先租一套房子,有了钱再买一套房,再有钱就买别墅。反过来,要是对生活没有信心,一个月的工资不够一个晚上打麻将,剩下29天就没有钱了。第二天想着想着就觉得做人没多大意思,房子买不起,老婆讨不起,车子坐不起,还不如死了的好。一个老师要是没了信心,总是埋怨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综合素质差,开始是不愿改作业,慢慢地就上课不愿多讲话,再往深处想,反正都是教不好的,课也不愿认真备。反过来,要是有了信心,就会思考:我们的好学生为什么跑到百里千里以外的地方去求学?我要向学生和家长承诺,我会让家长看到班上的学生一天一天、一月一月、一年一年都在进步。还会让家长学会比较,与同一个村里的学生比,与初中同一届毕业生比,与高中同一届新生比,不比谁的成绩最好,就比谁的进步最快。一个中考成绩630分的学生、高考考了600分,另一个中考成绩560分,高考考了600分,谁教得好,谁教得不好呢?我们把每一个学生都列一张表,都找一个竞争伙伴,让家长看,就是没有考上北大清华,家长也应该满意。只要我们老师有信心,就肯定有办法让家长满意。其实,即使用北大清华这一把不公平的尺子来衡量高中的办学水平,今年玉山、上饶一中一不如自己的前几年,二不如天佑中学,但是他们很自信,对于今后的发展很有信心。我们说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实际上就是让家长满意。眼下老师最缺的就是信心。如果我们真的有信心,不妨再胆大一些,每个老师都把学历、工作业绩、做人的准则、做老师的良心,用50—100个字或者一句格言写出来印在名片上,也就是把我们的良心掏给学生和家长,允许学生选择学科老师听课,每个星期同一个学科由不同的老师开讲一堂“沙龙”课,看学生愿意听谁的课。再胆大一些,允许家长选择老师和班级,班主任和搭班老师亮出自己的教学理念和工作目标、工作方法,让家长选择。你的课没有学生听,你的班没有家长选,那就要反思:问题出在哪里?这一切活动都取决于老师的信心。就像我们的学生和家长选择外地学校一样,明知路途遥远,困难很多,不如家门口的学校方便,却又偏偏舍近求远,这也是一个人的信心所致。

关于敬业。我不想说很多。一中的老师已经很敬业了。从一中跳出去的老师绝大部份都还是教书,如果我们不敬业,外面的学校不会接受,如果我们一中老师不敬业爱岗,有人一听说一中老师要到乡镇中学去支教,就不会坐不住了。所以说,还是爱一中的。我只是希望:一中的老师过去敬业如果是为了生活,为了养家糊口,从现在开始,能不能把职业转变成事业?把谋生转变为对事业的追求?

关于创新。一讲到创新,大家就会感觉到是政治家推进社会改革、科学家研究新的项目、企业家研发新的产品的需要,跟老师上课、跟高考没有什么联系。平时很少去关注和研究创新。这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老师普遍忽视的一个问题。其实,创新是一种意识。老师有了创新的意识,就会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学生有了创新意识,就会产生学习新的知识追求品牌大学的欲望。当一个人的欲望十分强烈的时候,就有灵感,就能突破常规思维,把自己从老师那里得来的知识,从生活中积累的知识,从社会上发现的知识串起来,产生联想。当一个人觉得已有的知识满足不了自己欲望的需要时,就会主动去寻求新的知识。我感觉到,07年“磨尖班”缺的不是知识,缺的是向北大清华冲刺的欲望,指导老师缺的不是教学能力,缺的是创新意识。08年高考,上海考生作文唯一得满分(70分)的黄莎用800个文字、10个自然段写的“他们……”,就是写普通的民工子女,就不是老师用指导写汶川地震的“范文”套出来的,而是黄莎同学平时关注社会、关注民工、关注民工子女的社会调查结果。还有一篇作文“发廊里的小姐”也得了高分,都说明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养成了研究社会的良好习惯,所以突破寻找“范文”熟背熟记的常规思维,突破了大家都去上网查找今年汶川地震资料作为高考的“模拟作文”的常规思维。我们由此可以联想到作文命题的创新,阅卷老师思想的创新,“发廊里的小姐”在过去也许会被阅卷老师当作笑话,会不会判分或者判多少分那是很难说的事。还有一篇高考作文(08、7、24《重庆时报》),阅卷老师开始判0分,理由是考生利用作文“骂”老师。最后反复评定,判及格分36分。理由是文章很优美,诉说了对社会、生活、老师的不满,虽然是“骂”,却没有“粗言秽语”,文明的“骂”,很有水平的“骂”。想一想有个别误人子弟的老师让人骂一回也不算是坏事。

分析08年全国18套高考作文题,基本思路就是:“以理性为目的,培养创新思辨能力。”让学生的作文“回归人本,回归生活”。要求学生的作文以“所知之事晓人,所明之理服人,所蓄之情感人。”

高考从13亿人民用一套试卷发展到2008年用18套不同的试卷,这就是高考制度的改革和创新。如果各学科老师有兴趣,把1998-2008之间十年的高考试卷和把三十年的高考录取办法拿出来分析、研究、对比,你就会惊喜地发现,我们的教学思想落后了。我曾多次告诉学校领导,要参与初中新课程改革,要研究初中的课改(铜矿中学的优势就是自己有初中,有初中课改。)。我们解剖一下今年青岛市的中考,就知道落后的表现就是缺少研究和创新。世界著名华裔数学家邱成桐,为了鼓励全球华裔中学生创新,今年设立中学数学奖,每年组织数学竞赛一次,奖金丰厚,每次奖励10个中学生团队,不设个人奖,30%的奖金用于奖励指导老师。评委由哈佛、剑桥、斯垣福、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组成,我们敢不敢在创新的道路上试一试?只要一中的学生敢参加,比金牌的意义还要大。如果我们敢参加,我们就要和人大附中结成盟校,接受他们的辅导,并请他们帮助报名。如果哪一天我们的优质生员能从外面回一中,如果我们的老师敢于创新,总有一天,天佑中学会惊奇的说:德兴一中的教育有什么法宝?

(二)一中的班子为什么要团结、善思、敢赢、奉献。

关于团结。有一句十分通俗的流行语: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反过来思考这句话:火车没有马车快,责任属于谁?责任不在老师,不在学生,不在学生家长,要检查一下火车头的动力。检查火车头的动力,就自然会涉及到某一个部位的零部件是老化还是损伤?是能力差还是私心重?这个问题最好从分析近几年的高考和平时的管理工作入手,自觉对号入座。不管是老化还是损伤,都要主动换下来,能力差不能带动别人的要退下来,私心重没有粘合力的要撤下来。进了班子、当了领导,就要讲团结,就要起到火车头的作用,不仅仅自己苦干,更重要的是带动一列火车整体向前冲。一中的班子团结应该是第一位。

关于善思。当好一个老师,不仅是自己会读书,重要的是把自己读的书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会读书、会思考,能考上好大学,能适应社会而生存。当领导,不仅是自己会做事,重要的是要善于思考,就是善于想事。星期一就要想到这一个星期的事,开学的头一天就要想到一个学期的事,校长上任的第一天,就要想到学校一年怎么办、三年怎么办、五年十年怎么办的事。即是因为天时地利的原因不能实现长期目标,也不后悔,因为我们已经努力了。要站在家长的位置上,想一想学校怎么办,再站在老师的位置上,想一想学校怎么办,还要站在全国名校的位置上,想一想学校怎么办?大家都来想,想多了,灵感就来了,办法就有了。比如,临川、南昌、天佑等都是借外籍生源的优势做强自己,我们堵又堵不住,那么我们能不能借他们的优势为我们服务呢?面对困难,总是埋怨和叹气,只能使自己走入死胡同,只能耽误一代人的事业。所以,领导的第一智慧就是要善思、会想事,领导能上一堂好课,影响50个人,能想一个好主意,影响30万人。

关于敢赢。我们认真研究一下人的因素,就不难发现,是军人就不怕打仗,怕打仗的绝对不是优秀的军人,是商人就不怕赚的钱多,怕多赚钱的就不具备商人的素质。是老师就不怕比教学成绩,怕考试怕教学成绩比不过别人的就不是好老师,甚至不应该选择教师这个职业。人与人之间,能力不会相差太大,主要看你有没有敢赢的精神。狭路相逢勇者胜,勇者相逢智者胜,智者相逢仁者胜。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完成自己的霸业(市一中要进入上饶和全省的先进行例),没有敢赢的精神是不可能的。想一想甘肃会宁县三十年来一直是中国的高考状元县,他们全县的基础教育比我们要差好多。想一想地处农村乡镇的洋思中学没有高中,没有高考、更没有清华北大的“门面”进行点缀,也同样成为中国的名校,教育新闻媒体号称“中国初中”,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初中生源?为什么?办学条件是必要的,但没有哪一所名校一开始就具备名校的条件,只是成了名校以后,人们才发现条件确实很好。婺源天佑中学的旧校园比一中好不到哪里去,但他就是能吸引外县的学生,为什么?他们确实敢赢。

关于奉献。从一中招新生这个数据看,生源总数逐年在下降,从初中优质生源流失的情况看逐年在上升。因此,我用“振兴一中,卧薪尝胆”这个句子不知道是不是合适?就说我们一中的指导思想是办平民教育的,但贫民教育也需要有学生呀?普及高中教育也需要有学生从高一读到高三呀?眼下,有少数市民把孩子从小学、初中就转到外面去读书,为的是将来在外地读高中方便,尽管人数不多,但导向不好。所以说,在振兴一中的非常时期,也就是卧薪尝胆时期,领导班子要讲奉献。要体现领导的能力,把自己熟悉的一门学科教好,自己份内的一摊子事管好,要体现风范,在待遇上不让一线的好老师吃亏,有困难的时候要比老师承担更多的责任,要学会在教师办公室里办公,和老师0距离接触。即是做起来有困难,也要提倡。否则,就是不善于做学校困难时期的领导,领导没有号召力,就没有凝聚力,奉献是一中这一届领导的必备素质。

(三)市委、市政府为什么对一中要理解、扶持、重保、服务。

关于理解:1、一中活,德兴教育全盘活。前提是要尊重教育规律,要反思原来“一年规范、二年崛起、三年腾飞”的大跃进式办学理念。目前,全国只有辽宁鞍山市从08年秋季开始在7个县各设定一所高中试行全免费义务教育。普及高中教育还需要一个社会发展的新过程。“十二五”计划能提出来都应该是社会的伟大进步,教育的高速发展。也就是说,普通高中教育眼下必须是以升学为主要目标。升学率不高的普通高中是没有吸引力的,是很难发展的,相反会制约九年义务教育的高水平发展。所以需要理解。2、一中要见成效,需要三年时间。09年应当有个转折,但不要指望09年大翻身。所以,需要理解。

关于扶持:1、教师队伍建设:凡是进一中的新教师,必需具备高中教师资格,必须经历初中三年教学的磨炼,尽可能缩短一中年轻教师的实践过程,减少损失。一中的在职教师必须与外地名校联系轮流参加课堂教学的培训。允许一中到外面聘请名校名师到一中兼课。2、要支持一中加强教研室的建设和教研工作,尽量少走弯路,力争事半功倍。既然上饶、德兴教研室对高中教学,尤其是高考没有指导意见和办法,那一中就要自力更生开展教研。现在的大中型企业,都有自己的研发机构,研究市场,革新老产品,开发新产品。学校要落实科学发展观,要避免好一年差一年的波浪式发展,要做到可持续发展,就要加强教研工作,真正做到科研兴校。一是研究高考的政策,比如高考一直有4—5条路可走,一中都只能选择“死考”一条路。二是研究高考的命题走向,以不变应万变(定期邀请一些参加高考命题的专家型老师和参加高考评卷分析的老师来讲讲课)。三是要研究课堂教学,这是最根本的。学科教师常年单打独斗,智慧和力量终归是有限的。三人同行,必有我师。如果能经常和师大附中的学科老师跟班学习,相互交流,对于培养一中的青年老师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肯定有好处。四是研究已经冲出国门、游向世界的一中毕业生当年的中考成绩、高考成绩、心理素质;有条件时,请他们和一中的学生进行勾通和交流,对于增强学生的自信绝对有帮助。五是研究人大附中、师大附中、婺源天佑的教学管理和应对高考经验。但是需要科研经费(用于聘请名师为教师讲课和请一中的“名”学生为学生讲课,与名校结盟并委托培养培训一中教师队伍,保持经常性的教学活动双向交流等)。3、要支持一中建立优秀教师奖励基金制度。一是以政府的“德兴教育大师”奖励资金为基础,争取相关企业和社团组织对一中“优秀教师奖励基金”的支持。二是成立一中“优秀教师奖励基金”董事会,对捐资5万元以上的企业社团和个人都享受董事待遇,参与一中重大事情(比如校庆)的研究。4、一中副校长改为聘任制(至少有一个分管教学的能这样做)报组织部备案。

关于重保:时下,企业有重点保护企业,一中是我市唯一一所省重点中学,现在名不符实,非常时期也应该享受重点保护。一中除了教学和安全检查外,其它的检查必须由市长批准才能进校园。上级教育部门必须切实保证一中的教育教学秩序正常化,与教学没有密切关系的评议、评估、检查、计划生育,甚至以义务教育为主要对象的周期很长的教研活动等各项教育工作的辅助性活动,允许一中在不影响学科老师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的前提下有选择的参加或组织活动。一中教师的待遇由“暗贴” 变“明补”,要亮化。教学任务重的老师,要高于担任辅助性教学工作任务的教师;一线的老师要略高于中层以上领导成员;在校生的巩固和高考成效显著的老师要高于一般没有成就的老师。让一中的老师有优越感,学校在实施过程中肯定会遇到阻力,领导要重点保护和支持。

 

关于服务。主要是从观念上转变,以领导的身份去一中,必然是“我怎么说你怎么做”,往往说话的人却长期不在教学第一线,甚至没有教过高中或当过教师。以服务者的身份去一中,可以只注重一中设定什么样的教育目标,在认可这个目标后,尽可能问一问一中需要什么样的帮助,也就是需要哪些服务,比如说帮助学校做一做教师和家长的思想工作,向社会呼吁为一中教师建立奖励基金,争取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以营造良好的一中教学氛围等等。不仅仅领导这样做,要求教育部门的每一个工作同志都这样做,一旦一中有政策性需求或者需要帮助时,立即服务到位,不卡不拖不乱指挥。

如果大家都能做到:不为失败找理由,只为成功想办法,没有办不好的一中,没有办不好的德兴教育。

一中  路在我们脚下

(二)

 

世上本没有路

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2009年9月1日

办学的目的是什么?就是十个字: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

办学的关键是什么?就是获得社会认可。

2008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关怀和支持、教育行政部门的科学指导下,一中反思再三,结合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外联强校、借风扬帆、以质量求发展,内强管理、以人为本、以特色创品牌”的发展思路。全校教工经过一年的努力,终于有了收获。媒体上《2009年复读上线学生成绩对照表》折射出一中教师的勤奋、智慧。引起了社会的反响。

围绕这份成绩比较表,有三种不同的反响:

1、理解、关心和支持一中的领导、朋友和同行的反响:“不错,不错,教育的宗旨就是为人的发展服务的,一个个学生有进步,就是最好的教育。”

2、观望、徘徊和质疑一中的领导、同行和家长的反响:“这一年的短时间,一中真有这么好?再看一年吧?”

3、对任何人和任何事都没有信任感,对社会的发展总是持怀疑态度,没有责任感,自己不做事又生怕别人占了先机,总觉得自己才是英雄的人的反响:“那是呼的,你以为一中真有那么好?”

人,活在世上想做成一件事很不容易,想做成功两件、三件就更难了。就象深圳中学李校长那样,05年自己带一个实验班,48个学生,自己兼班主任,教一门主课。08年48个学生46个考上本科,2个考上专科。巩固率、升学率都是100%。本来是很成功的事,但就是有人不服,说什么“校长带实验班肯定好。”08年秋季李校长提出不当校长,又有人说:“他是怕再搞下去,不一定有过去那么好,怕丢面子,才卸担子,撂挑子,见好就收。”你想想看,做人做事难不难?再举一个例子,雷锋精神是伟大的,是中国人道德的标杆。全世界很多国家都在学习和研究,可就有那些“大事做不了,小事不愿做”的人说:“胸无大志,只能做鸡毛蒜皮的小事。”你们说能与这类人去计较吗?

所以,去年我讲:“不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想办法。”今年我讲:“坚持走自己的路,路在我们的脚下。”

我对这份成绩比较表的看法:

1、一中的学生还是有潜力可挖的,不像原来说的那样“中考分数低,学习基础差,神仙来也弄不好。”

2、一中的教师队伍是有潜力可挖的,不像原来说的那样“好老师都走了,一中现在很难弄上去。”特别是祝桂忠、夏华金、胡玲虹等几位新老师,没有带过高中,也能带出好成绩,说明一中的老教师善于传帮带,新教师勤奋好学,承上启下讲团结、讲科学,高考并不可怕。

3、一中的发展应该是很有潜力可挖的,不像某些少数人说的那样“一中想上去,除非人家都睡着了。”

当然,一中也不是一点问题都没有,这不符合科学发展观,事实也不是这样。所以,我以三十万分之一老百姓的身份谈一谈“一中的问题和对策”。说是“对策”,实际是提点建议。因为是老百姓,又能坚持当面说,背后不说,说话就没有顾及,直来直去,说错了也不要去计较,好吧?

先讲问题:

问题一,信心不足。做任何一件事,信心十分重要,一个没有信心的学生,你老师钻到学生的肚子里去也教不好。一个没有信心的老师,给你一个中考成绩满分的学生也不一定能教好。所以,郑州市金水区毛春霞老师2008年秋季接手了两个经全区新生学科成绩测试排名垫底的班,09年6月学科成绩再次全区测试,这两个班的成绩都跃居全区第三。靠什么?靠自己对职业、对工作、对学生的信心,毛老师接手两个班后  不是研究怎么设计去上课,而是研究如何提高学生的信心。这个毛春霞成为一个有争议的“不上课的老师”的故事值得大家好好思考。

一个没有信心的人容易自暴自弃。有的老师身居负重要责任的岗位,在工作原则和个人利益面前,没有能比较好的把握,在学生家长的印象里把自己的为人师表的良好形象卖掉了,这是得不偿失,影响和损害了一中全体教师的良好形像。我说的意思,不是叫大家不去考虑个人利益。当今社会没有人不喜欢“钱”,马克思如果没有得到恩格斯经济上的帮助,《资本论》至少没有那么快写出来。但是,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要考虑我们职业的现实问题,要权衡一下得到的和失去的孰轻孰重。如果为了“钱”,可以不要名声,甚至不要命,那他就不是一个正常的人了。是不适合当老师的。

问题二,信息不足。一是学生的信息,你对全班学生平时想些什么问题,需要什么帮助,喜欢什么样的老师,学生的家庭教育背景等信息都掌握了吗?如果都不知道,如何实施因人施教,有的放矢呢?二是教学信息不足,我们相互之间听听课,或者到兄弟县学校去听听课,我认为重要的不是听别人的语言表述、看板书设计、学组织双边活动的气氛,更重要的是从别人的课堂上获取了多少有用的信息。因为,一个优秀老师,不是每一个方面都很优秀,人与人之间的智商、情商相差不是很大。而是在某一个方面,甚至某一个点很有值得我们学习的价值。先进学校也是一样,不是每一个方面都比我们先进,而是其中一个或二个方面很有创意,很有特色,很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什么叫“信息时代”?经商的人捕捉到了最新信息,就是“钱”,从政的捕捉到最新信息就是进步的机遇,当兵的捕捉到最新信息就是既消灭了敌人,又保住了自己的生命,赢得战斗的胜利。我们当老师的能捕捉到最新信息,提高教学质量就能事半功倍。比如,08、09年全国高考都出了哪些问题?全国卷政治等试卷命题的问题,08年重庆一名考生的高考作文先判0分后判及格分36分的阅卷的问题。09年有一个考生用甲骨文写作文仅获8分,但为什么被四川大学录取的问题,广东一个省高考作文有700多考生考“0”分问题,09年浙江招生网有一则消息,一大学为什么用20万的重金招聘省级高考文理科状元和免减本科全部学费招收考分排名在1000名以内的考生,最近披露我们使用多年的教科书中有少量课文(比如:爱迪生用镜子的反射光给妈妈做手术、华盛顿在家门口砍樱桃树的故事等)有与事实不相符等问题,你知道和掌握多少?既然有问题,明年的高考势必会改革,我们研究了多少?三是高中新课程改革以来的比如作文命题越来越贴近社会生活等高考信息及明年的高考信息,我们都掌握了多少?

问题三,政策不足。“一中兴、德兴教育兴”口号是提出来了,但与之相配套的一中教师管理办法、奖励办法、以“德兴教育大师”的奖励资金为基础的一中教师奖励基金筹措和管理办法等激励机制(包括培育一所初中做一中的生源培养基地)等一些政策没有给足。

问题四,导向问题。教师队伍建设中的一线任课老师和后勤服务老师、普通老师和担任领导职务老师等问题的导向同样能起到正激励和副激励作用。我再一次地希望,从良心上、从精神上、从物质上向一线任课老师倾斜,没有课堂教学的良好效益,留不住学生,后勤服务就没有对象,领导也是建立在群众的基础上的,没有了群众这个基础,也就不需要设领导岗位了。是不是这个道理?

再讲对策,实际上是提四点建议:

我想,问题不可怕,困难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自信,没有对策。如果真的是这样,别说把书教好,就是一个人要想一天一天活下去都很困难。比如,我们每天的生活,吃动物怕毒素,吃植物怕激素,喝饮料怕色素,还能吃什么呢?自己心里根本没有数。

所以,我认为总体对策是:树立信心,不和陌生人计较,坚持走自己的路。因为只有关心教育,爱护老师,研究教育的人才知道,有些问题不是我们的责任,但外人不理解。就像中国的篮球运动员难道不想赢美国而摘冠吗?想,做梦都想!中国的足球运动员难道不想赢德国和巴西吗?想,做梦都想,中国的足球如果有做了世界冠军的那一天,中国至少有一亿人会流泪。但赢不了,能怪运动员不努力吗?乒乓球也是球,为什么能称雄世界霸主地位?仅有运动员的努力就能成功吗?习近平最近访问德国,就说中国足球要向德国学习。但愿能象当年毛主席重视乒乓球那样,足球有了领导重视后会迎来辉煌。我引用这个比喻,意在一中要善于抓住机遇。大家的悟性都高于我啦。

建议一,善于学习。当老师的不学习恐怕只是极少数。因为老师在备课、上课、批作业、找学生辅导、咨询、家访,甚至包括打麻将等休闲娱乐的过程,其实都是学习的过程。处在今天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学习是第一位的。我就很赞成老师和学生同时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我讲善于学习,就是指学什么、怎么学?在这个信息爆炸时期,学科越分越细,1900年是500门,2009年已是5000门,有专家预测,到2100年可能达到5万门,什么都学,什么都研究,能行吗?一个老师、一个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再说每个人的生活和工作不尽相同,也不需要掌握全部知识。如果还用传统的学习方式,学习的效果肯定是事倍功半,也可能劳而无功。作为职业老师,我想第一要学的是怎么样当老师?老师这个职业是与学生相辅相成的,和前面讲到的领导没有了群众就不需要设领导岗位的道理相通,老师上课学生不愿听,老师教书学生不愿做作业,学校考试学生不去拿高分,学生的心里其实已没有了你这个老师,老师就好比没有了学生,没有了学生的老师首先不是好老师,是不是个职业老师也值得思考。于是,有人说,现在的学生难教,没办法。所以当老师的更要善于学习。要千方百计地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渊博知识,精湛艺术,浪漫性格去吸引学生,让学生象追“星”一样追着你,捧着你,生怕你不讲话,生怕自己的作业没做好老师会生气,当老师到了这种境界,就是一个成功的优秀老师。我举一个例子:人们都说现在的小学生是快乐的,初中生是幸福的,高中生是吃苦的,大学生是好混的。意思是当下的大学生是不读书的,4年本科,实际上只读二年半,大三下学期就开始忙找工作了。说的好听一点,叫社会实践。大学老师上课只考虑按时把课讲完,不会看学生们是不是在打瞌睡。有一个大学老师坐在上面上课,从一开始,就看着讲议,象背书一样,头也不抬,眼睛自然也不抬,我们进教室去并在后排坐下来,快下课了又从教室后门出来,他始终没有感觉。只是一个人不停地讲。但有责任感又有艺术感染力的优秀教师就是不一样,比如说《微电子与电路基础》、《电子线路》这两门课也不象语文、历史、地理那样有故事可讲,枯燥,很难吸引人。但是,30多岁的北京大学副教授陈江,硬是成了学生粉丝追捧的“星”级老师,不论哪届学生都喜欢听他的课,不仅喜欢听课,还喜欢“问”课,陈教授为此还在BBS上公开了自己的手机号码、电子信箱、QQ号,以使学生及时和他联络,并常发几千字的长文为学生解答学习、爱情、出路等方面的困惑。学生不仅仅需要老师的课堂教育,更需要课后的教育,我们能从中受到一点启发吗?陈教授和毛春霞老师的故事我只讲了一点点,至于为什么,大家自己可以去学习。还有吉林大学教《汉语言学》、《汉语音韵学》的李子君教授也一样,能让枯燥泛味的两门课让学生听得如痴如醉,如梦初醒,成为学生评价最高,稳居学院前三名和上央视榜的老师。再还有什么比学生追着听课、问课的老师更优秀呢?到了这个境界的老师还怕学生不会学、不愿学吗?我们学校也有个报告厅,能不能尝试一下开一些公共辅导课,各个学科都可以开,看看谁的学生粉丝多?如果开设作文课和心理健康课,我愿意带个头,牺牲一回。为学校创新完整的适应新课改的教学制度,值得。

善于学习的另一层意思就是:什么是当今学生走进社会最需要的东西?教科书上可能没有,但老师必须要学。高中读完了,不见得每个学生都去读大学,就是上了大学,也不是专一地为学知识而去读书的,都得以生存和发展为目的走进社会。学生走进社会后第一需要是什么呢?就是竞争能力和竞争实力。在同样的条件下竞争,你要做到象田忌赛马那样能胜出,这个竞争意识、能力、实力你老师有没有?如果老师没有,学生怎么学。

建议二,善于宣传。我讲的宣传是指老师要善于向学生、向家长、向社会宣传自己。如果你不敢宣传自己,任老百姓说校风不行、学风不行、教风不行、听之任之,说明你对自己是不是个合格或者优秀的老师,是不是适合在这所学校里继续当老师没有信心。前面我说了,没有信心是教不好书的。人家在说我们学校校风没有人家好,你就要问:什么叫校风呢?什么叫教风呢?什么叫学风呢?如果你不知道,我告诉你:校风是学校风气的简称。是全校成员的思想、意识、情感、意志、行为和共同舆论的综合体现,是富有学校特色的、相对稳定的精神风貌和行为倾向,是经过长期努力形成的。校风主要包括领导作风、教风、学风、校园文化氛围等方面;教风主要指教师教育教学的思想作风,内容包括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更新教育观念,热爱学生,精通业务,有科学严谨的教学态度和高尚的师德等;学风主要指学生学习文化科学的作风,社会主义道德行为的作风。内容包括认真学习,模范遵守“中小学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虚心求教,勤于思考,大胆质疑,积极探索,改进学法,提高学习效率等方面。而且我就是要按这个要求、这个标准去做的。可以举几个例子给别人听,过去我已经把一批本来基础不算很好的学生送进大学了。现在在企业、政治、商界及金融、文艺、教育、科技、军事等领域取得了成就,我相信我对学生是负责的,当老师是合格的。让学生、家长对你有信心,才能挺起胸膛走路、堂堂正正做人。

学校也要善于宣传。有一个校长,接手的是一所三流的学校,本来没有远大理想,也没有打算做什么品牌学校。只有一个小小理想,就是做一点自己能做的事。于是,校长每天早上提前30分钟上班,和值班老师一起排队站在校门外50米的地方,欢迎每个同学来上学。一天好站,一个星期、一个月也问题不大,360天这样做,值班的老师受不了啦,有意见啦。于是,校长就组织教师做一次家庭调查,因为这是一所走读学校。调查后,老师才知道,有的学生走路、有的学生骑自行车、有的学生坐早班车,大部份学生每天早上不管刮风下雨,一般早上六点至六点半钟,近一点的学生早上7点都从家里出发了,不然就会迟到。学生是不愿意迟到的。调查的结果,各班的班主任每天早上也陪校长和值班老师站在离学校门口100米的地方,等待学生来上学。时间长了,这所学校的门口就象升国旗一样成了一道风景线,好多人特意来看。后来,校长又规定,不管任何时候,学生走在校园里,只要三人以上,就要成队形,无论上楼下楼走平地,左右有序,习惯成自然,学生没有了勾肩搭背、“横行霸道”的现象。事情虽小,贵在长期坚持。时间长了,老百姓对学校的信任度提高了,学生也多起来了,教学质量也进步很快。三年,校长硬是“站”出了一所品牌学校。老百姓硬是用自己的嘴宣传了一所品牌学校。

善于宣传,还有一层意思,就是“典型”宣传。陈美丽成为全国道德模范,受到党和国家及各级党政领导接见,毫无疑问,她的道德品质是优秀的,精神是高尚的。但是,不可否认,善于宣传是起到了十分重要作用的。如果我们也能思考,突出一个人、一件事做好宣传,一旦引起社会关注,学校的形象和品位自然得到提升。

建议三,善于借势。什么叫势?势,力量也。中国有句古话:大树底下好乘凉。大树,势也。我讲一个哈尔滨工业大学借势发展的故事。1958年以前,哈尔滨工业大学是一所为铁路、民用工业建设培养工程师的普通高校。今天的哈尔滨大学,以航天特色为主,是培养工业科学技术人才和尖端科学技术人才的大学。这个变化,有个故事:1958年,全国都在“大跃进”。9月15日,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总书记的邓小平和李富春,杨尚昆到哈尔滨工业大学视察工作。当时的学校领导重点汇报的是学校勤工俭学的成绩。邓小平听完后,没有表扬,没有批评,而是从更高的境界提出哈尔滨大学发展的意见:“大厂大校要关心国家命运,高等学院要成为突破科学技术的基点之一。”

于是,黑龙江省委赶紧召开会议,讨论哈工大的建设问题。生怕领导视察了别的大学或者回到北京遇到新的问题又把哈工大的事搁置一边,失去这个发展机遇。机遇、机遇,可遇不可求也。9月24日至28日,中共哈工大委员会召开扩大会议,提出“攀登科学高峰,发展尖端技术”的办学发展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哈工大迅速扩建和新建了航空工程系,工程力学系(火箭设计与制造、火箭发动机、火箭发射装置及地面机械设备等航天、航空专业),自动控制无线电系(火箭控制与稳定装置、陀螺仪及自动驾驶仪、无线电定位、无线电遥测及遥控等专业),工程物理系(核物理、船舶反应堆等专业),工程数理力学系(计算数学、技术物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飞行力学及飞行操纵、火箭结构力学及强度计算机等专业)等系。自58年后,哈工大开始了实行学科建设发展由民转军,承担起为国家未来命运培养人才的重任。这一转变,奠定了哈工大参与世界大学竞争的基础,这一转变,就是典型的“善于借势”的范例。总之,领导视察、上级检查、与强校结盟、与两会代表交朋友、与财团老板联谊、一次偶然事故发生引起社会的强烈反映等等,都是一股力量,只要我们善于借势,就一定能发展自己。

建议四,善于激励。什么叫激励?激励就是运用一定的语言和物质调动别人的积极性,为实现领导制定的奋斗目标多快好省地做工作。任何一个团队都有三种人:主动积极地做事的,不主动不积极但能做好份内工作的,不愿意做事但千方百计谋取个人利益的。激励的作用就是要做到:让第一种人不吃亏,能自始至终把事做好,使团队领导放心;让第二种人学习第一种人,做事变得积极主动,很想走进第一种人行列;让第三种人没有投机取巧,阿谀奉承,专营个人私利的市场。“激励”用得不好,事与愿违,最后领导成了孤家寡人,团队散伙。

一中的发展,不仅仅是一中的事,也是全市30万人民的事。

一中的老师,不仅仅是一中的人,也是代表中国铜都形象的人。

我们要认真学习和领会胡锦涛总书记对教师的要求:既要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又要积极陶冶文明情操;既要努力增加知识积累,又要加强品德修养;既要努力锻炼强健体魄,又要积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从一个学生、一个班级、一个年级、一件小事做起,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一中。质量并不复杂,就看我们是不是认真。只要认真,就能走出一条“质量立校,文化强校”的路,走出一条“北大清华力争、本科多多益善、管理创新、特色鲜明”的路。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不与陌路人计较,走出自己的路。

祝全体教师身体健康,学校、家庭都兴旺! 

上一篇:落实科学发展观 海口中学怎么办
下一篇:学习《教育规划纲要》致力教育转型升级

分享到:
0
最新资讯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