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安定民生 欢迎支持老方
主页 > 校长培训 >

落实科学发展观 海口中学怎么办

发布时间:2013-11-29 10:09   来源:宗廷笔记    作者:方宗廷

杨彩霞:

方老师,海口中学毗邻婺源、浙江,前几年曾一度受挫,教育教学质量难以令人民满意。您曾经应邀到海口中学与老师分析原因,提出建议,是吗?
方宗廷:
是的。谢谢主持人,这几年海口中学进步很快,发展稳定。
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们有机会共同来研究和探索“落实科学发展观,海口教育怎么办?”的问题,我觉得很有意义。通常,我们每谈及教育,话题总限于考试、分数和以分数为标志的教学成绩,似乎整个教育就是考试,就是分数,所以,思维越来越单一,路子越走越狭窄。
今天我的发言主题是: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弘扬海口文化、链接婺源浙江、建设教育强镇、要为铜都添彩。看看能不能引导各位老师站在更高的角度,立足今天,看到明天,思考后天海口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第一,          什么叫科学发展观
……
第二,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
海口的教育如何落实科学观,我思考的发展思路是“弘扬海口文化,链接婺源浙江,建设教育强镇,要为铜都添彩”。
关于弘扬海口文化
海口,建村历史悠久。大家知道,因婺源、九都、李宅三条河流都在此汇合,然后进入大河大湖大江,古时候称“三江口”,当年建村时又称海口,有文字记载的海口村历史也有1000多年了。想当年,没有航空、铁路、公路的历史时期,海口就是一个农、商结合的村坊,在古代,有繁忙的商业,就有文化、有文明、有故事,用写评书的语言表述:“聚三江之灵气,育海口之山川”,创造了海口“日出山青水秀,日落仙雾萦绕”的海口神话和海口文化。
要写德兴的发展史,绝不能没有海口,少了海口,德兴的古文化将淡薄而少味。海口的文化积淀深厚是有史可查的:
如史称海口为“进士之乡”:自从曾任唐朝吏部侍郎的董申迁入海口算起,董姓一族先后便有进士100多人;后至南宋一朝,海口先后又有进士100多人;在海口1000多年历史上,先后产生进士、举人、学士、贤达等多达500多人,德兴有哪个乡和村能与海口相比美?
如史称海口为“诗画之乡”,出自历史上苏东坡、王安石、范仲淹、汪藻、朱熹等诸多名人之口或书赞美海口山水、人文、繁华的诗、词、赋有史料可查的达百首之多,成就了海口“千古繁华地,温柔富贵乡”美名,德兴有哪个乡和村能与海口相比美?
如史称海口为“典故之乡”:古代的海口曾经有道、观、庙、宇、亭、台、楼、阁、轩、院、祠、寺等72座之多,这一文化奇观以及与之相关联的上百则神话传说,德兴哪个乡和村能与海口比美?
如聚远楼十大名人之一的汪藻就出生在海口杜村,才华横溢因辅佐皇上治国有功成为当朝名人传至后世,在德兴也是屈指可数的。
海口的优秀文化养育了海口人民,海口人民的质朴智慧、善思好学丰富了海口文化,我们作为学校,作为老师要担起弘扬和传承海口文化的责任。否则,我们天天教育孩子要热爱家乡就是一句空话。如果一个没有文化、没有文明的家乡,还能让孩子们去热爱吗?所以说海口的教育要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走进历史、走进社会。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一直在研究校本课程,海口的校本课程就是争取教育局和镇政府的支持,弘扬和传承海口文化,这样的特色办学,就是在全省也是先进的。
关于建设教育强镇
教育的主要功能是什么?也许有人会说:学校教育就是为了孩子升学,升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考大学。我不是这样认为的。教育的主要功能从海口来说就是提高全镇所有孩子的文化素质、文化素养、文明程度,从而提高海口的社会知名度和竞争实力。从一个县、一个省、一个国家来说,也是如此。教育要引领和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初期,有一句口号叫“振兴经济、教育先行”,就是说一个地方要想把经济搞上去,并能做到可持续发展,就要先抓教育,我是很赞成的。二战后的日本,开始不是抓经济建设,而是抓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所以,今天的日本,全国无论城市,或者是农村的学校,条件都很好,比如都有游泳馆,一律小班化,教师待遇也不错。基础教育创新很扎实,08年,日本组织全国中小学学力测试(相当于我国的统考),参加的是小学六年级和初中三年级的全部学生,大城市里的学校和农村学校用全日本的平均质量标准比较,只相差5%上下,说明日本的基础教育教学质量发展比较均衡。这样,教育就容易出成果。比如日本已经有16位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仅2008年就有4位日本人获诺贝尔奖。诺贝尔奖从1901年开始颁发,至今共有6位华人获奖,这六位华人中都无一人是中国本土科学家,也没有一人是在中国大陆接受过完整的教育(《人民教育》2008.24)。当然,这个教育的含义不限于学校教育,而包括大众文化教育,文明教育,科技教育。如果一个村庄,没有文化,只有文盲,没有文明,只有野蛮,把树砍光卖光了,把金矿银矿挖光卖光了,即是一时富了起来,但不可持续。即使利用一时富起来的钱把村里建设得象花园,但用不了多少时间,灯也不亮了,路也不平了,花也不开了。媒体上报道了一个村庄,二十年了,全村没有一个年轻男孩能去当兵,体检不合格啊。主要原因是村里办了污染很严重的企业,家家户户钱是有了,但下一代的身体素质垮了。说不定还得举村搬迁,因为没有了赖以生产和生存的资源。我们的教育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让社会、经济坚持可持续发展。
下面讲第一个问题,什么叫教育强镇?简单地说,教育教学质量好,就是强镇。那么,什么是教育教学质量呢?教育教学质量好的标准是什么?换句话说,就是教育教学质量到了什么程度才算好呢?这些问题平时可能想过,但很少认真去深入思考。因为,我们平时讲的教育教学质量,指的就是初中文化学科的中考,尤其是600分以上文化成绩的考生人数,小学指的是六年级全市统一标准语文、数学学科(有时候会加上英语学科)的毕业考试的成绩。我们有的老师教了一辈子书,一直就是这么认为的。上级管理部门对农村教育发展的导向也是这样的,这个问题有机会专门讲。我自从2001年新课改开始,就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我对教育教学质量的理解是:
第一,教育质量是宏观的质量,涵盖教学质量。
第二,教学质量是直观的质量,支撑教育质量。
先讲教育质量:
教育质量通常是指:一个村、一个乡、一个县、一个区域、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教育的普及程度,社会公民接受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初等教育的比例和受教育后对社会作出的贡献大小。
再讲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通常是指:以老师和学生为基础,以卷面考试和行为能力测评为方式得出的结果。表现方式是具体的分数和抽象的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
我说的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作为管理行为,两者不可有轻重之分,更不可偏废。作为老百姓个体对教育的需求往往是教学质量,因为这个质量直接给这个家庭带来影响并产生效益。
质量第一,不应该只是一种理念、一种观点,应该是办教育的出发点,也是办教育的归宿。不明白这个道理,就好比是“盲人摸象”,“小马过河”。
我们学校办学还是以教育教学质量为根本目标,但教育教学质量必须通过学生和老师的个体努力才能形成,学风、教风、校风都应该从个体的自觉行为和创新精神中体现,如果我们的老师每学期都能在教育媒体报、刊、台展示自己的教学成果、读书笔记、研究论文,一方面海口中小学就形成了“科研兴校”的氛围,二方面海口中小学就向社会发出了亮光。学校再规范一下,外面兄弟学校的老师来了,让他们看些什么、听些什么,不要刻意去做,就要平时养成的良好管理行为和通过管理产生的教育教学实际效果。海口中小学与外界交流的量越大,对推进海口中小学的工作越有利。这样,如果我们在普及程度、学校管理、教学成绩与全市的同类乡镇比较都是最好的,就是全市的教育强镇。如果我们在更大的范围,比如一个地区,一个省都是最好的,或者在某一个方面很有特色,能发出亮光,能起到示范和辐射作用,能让上级的行政领导或是教育专家有研究和推广的兴趣,这样,我们又有了压力,再把压力又变成动力,把学校各个方面的工作都逼上去了,海口就有可能在一个地区、一个省区成为教育强镇。
再讲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要建设教育强镇。
海口为什么要建设教育强镇?我的认识有两点:一是海口有优秀的传统文化,需要教育去弘扬,去传承,而教育的发展和做强也需要有优秀的传统文化做基础,做教材。没有文化底蕴和氛围的教育是很难做强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最吸引世人的是弘扬和传承了中国的优秀文化,同时又创造了现代文化。婺源的教育也是在依赖和发掘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发展的,教育的发展又丰富了婺源的文化,相辅相承,互为依托,互为促进。德兴的教育过去有一个说法,就是上德兴教育氛围比下德兴好,这个上德兴主要指的是海口、新建、新岗山、李宅的教育在上世纪八十、九十年代,也曾经有过比较好的发展,但毕竟缺少很优秀的传统文化做基础,不能持久。现在的下德兴借助时代的力量发展也很快。但是,如果海口决定要做,发展起来肯定比他们更快,更有特色,更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优势。
二是海口毗邻婺源和浙江,又是德兴的一个门户,如果海口的教育做强了,做出名气来了,是德兴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德兴的教育要做强,海口的教育就必须要做强。否则,人家从婺源、从浙江过境、从海口入德兴,看看海口的教育也不过如此,比及婺源和浙江的农村教育也强不到哪里去,那么,可想而知,德兴的教育有多少好只能是关起门来自己在家里说说,走出门口看到婺源、浙江就相形见绌了。海口要建设教育强镇实际上是敢为德兴、敢为铜都添花。同时也会像媒体称“中国初中”的洋思中学那样,教育上去了,促进和加快了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三是我感觉到,海口的教育发展跟不上海口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了。我可以举一个例子:改革开放初期,我们要宣传的是“万元户”、“万斤粮户”。就是家里年收入达到一万元,当年责任田里能生产一万斤粮食,就是村里的致富能手,政府就要奖励,就要大力宣传。再看一看今天,如果以“一万元”为基础,海口有了多少户村民达到这个标准,还需要宣传吗?还需要奖励吗?而我们的教育呢,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较,变化确实不大,教学目标设定、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对学生的评价等都没有根本性的变化,一个学生从学前班读到初中毕业至少要十年,这十年里,我们教给学生的只有一种技能,那就是应对考试,教师辛苦十年,能给学生和家长的只有一样东西:分数。当一部份学生在中考后,发现各学科加起来只有200分、300分、400分时,对教育就感到失望,对老师就产生不满,就有了辍学现象,就谈不上普及义务教育,接受公平教育。一个小孩放在学校培养了十多年,用了几万块钱,就看到了这么一点分,可怜得很。一切为了考试的教育,一切为了分数的学生,是很难成为一个好的科学家的。当然,这不是海口中小学的教育问题,是整个基础教育的问题,我们可以想一想,这跟古时候的私塾教育,跟我们小时候传统教育有多少区别?就是这样的教育,海口的教育也还是呈现波浪式的发展,高低起伏相差很大,使海口失去了几次快速发展的机遇,让老百姓的子女一度跑到新建、新岗山、李宅、铜矿、德兴去求学。我是很有体会的。为了扭转这个现象,我曾经应当年海口政府镇长的邀请,兼任过海口镇教育领导小组副组长。当时提出来的口号是:重振海口教育雄风。经过一年来的努力,情况有了好转,海口在新建、新岗山、李宅的学生基本上都回来了。婺源玉垣中学的学生也转到海口来读书了。后来由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镇里的、学校里的领导调整频繁,失去了发展海口教育、重振教育雄风的机会。原计划通过三到五年的努力,做成上饶地区农村示范学校的计划,曾经取得了上饶市教育局一把手的支持,没有坚持,没有延续,这么好的机遇失去了,十分遗憾。现在,我们提出“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海口教育强镇”的口号比及当年又进步了很多,目标也远大了好多,意义也比原来更加重大,同时困难也很大。但是只要我们今天想得精彩,明天就会做得精彩,后天就会有更加精彩的成果来回报海口人民。教育,本来就是给人以希望。
当然,现在的海口学校教育也有了新的起色,这是良好的势头,但是要跳出海口,从立足今天,看到明天,思考后天的科学发展观去看问题,海口教育的发展才刚刚起步,要在德兴市占据重要位置,差距还很大,要建设教育强镇,要做的事还很多,困难也不少,但是不能等,要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去做,去努力,一旦遇到好的机遇,就把发展的步伐迈得快一些,距离我们“教育强镇”的目标就会更近一些。
第三个问题,我们能不能把海口建设成教育强镇?
我在平时就思考这个问题,德兴的教育要在上饶、要在江西做强,海口的教育就必须做强。海口毗邻婺源、浙江,大家知道,婺源的文化底蕴深厚,所以婺源的教育也很强,德兴的学生,还有玉山、上饶的少数孩子都跑到婺源去读书,已经不再是秘密,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古话还是很有哲理的。学校办的好不好,不看广告,只看本地学生是往外跑还是外面的学生往本地跑,标准就这么简单。再看浙江的教育,我是浙江人,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们还是抓普及五年小学义务教育,我们老家的小孩就基本上都去接受了高中教育。前面我说过,海口是德兴的门户,海口的教育不做强,与婺源、浙江一比较,相差一大截,德兴的教育能做强吗?所以,海口的教育强镇战略直接关系到德兴的教育强市战略目标的实现。前面我说的依靠教育局,依靠政府就是基于这个思考。
我认为,海口教育强镇的战略能实现,理由是:其一,海口毗邻婺源、浙江,容易接受先进的教育文化和教育理念。古话说,近墨者黑、近朱者赤,我们海口人由于安排日常生活的需要,由于发展经济的需要,常常往婺源、浙江跑,而且,近十年有一部份中青年跑得更远,到上海、广东、江苏去打工,在外面听多了、看多了,耳濡目染,思想上就向往先进的东西、好的东西、美的东西。将心比心,如果我们海口的教育做强了,德兴的教育做强了,哪个父母愿意把孩子送到外面去读书呢?
其二,海口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做好教育强镇的基础。李宅小学编了一本古诗词的小册子,但没有办法体现李宅远古时代的传统文化,只是选择一些适宜儿童少年阅读的内容进行汇集,但市委书记、教育局长就宣传了多次,如果我们把海口的古文化进行挖掘、整理、弘扬,作为校本教材进行开发,不仅领导喜欢,实际上是为海口的教育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说近一点吧,就说上世纪,海口的教育也是红火的,海口中学是德兴的教师培训基地。海口有一大批学生在政界、商界、文化界都很活跃,主要是得益于那个阶段的海口教育。接受传统教育的董(学瑛)、董(樟寿)不说,海口中学这块土地就是个风水宝地。汪(友良)、王(新元)、范(光明)、孔(先锋)、单(正林)、马观养等都是从海口中学出去的,还有刘(永忠)、曹(华富)、张(新良)都从边远的地方到海口过渡以后才走进城里去。现在的校长只要把海口的教育做强了,将来很难说到什么岗位去发展。
现在,我们需要研究的问题是怎么去做。我个人的思考是:
首先,向婺源和浙江学习。就以靠近我们的婺源梅林镇和开化华埠镇为学习伙伴,竞争对手,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有鉴别才能分出优劣强弱。如果,有一天,我们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校园文化被他们接受了,我们的教学质量被他们认识了,我们的学生和他们的学生进行学科竞赛、社会实践活动竞赛、科教创新竞赛,而我们胜出了,我们就可以告诉家长,我们的孩子不笨,我们的教育不比人家差,我们也能做强自己。
其次,向花桥小学学习做出特色,花桥小学本来很平常,说它办得好,但去了也只是看看而已,没有实质上的东西好学。但07年花桥小学抓住留守儿童这个国家和各级政府都很重视的问题做研究课题,认认真真做了,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央电视台、省里的、上饶的、市委、市政府都去宣传他,鼓励他,支持他,镇领导十分高兴,发动全镇社会各界都去支持花桥小学。中国农村教育、中国教师报还计划加大对花桥小学的宣传。经常有领导来指导和鼓励,有媒体来采访和宣传,有同行同事来学习和研究,古话说“树要皮,人要脸”,你不做强都不行了。同时,我建议你们到长田学校去看一看,长田学校做得不妥的是挖抢别人的优秀学生。但他那里的校园文化建设和日常的规范管理确实有东西可以研究。一到星期日,城里那么多学生家长开小车到长田学校去,说明城里的学生有很多在长田学校读书,还有附近弋阳、横丰、乐平的学生。挖抢生源肯定是不对的,但他还需要留得住,学得好,才能吸引学生和家长。三人同行,必有我师,在不打招呼的前提下,悄悄地到长田学校去看一看,我认为还是有值得研究的东西。借鉴别人的长处,是发展自己最好的办法。如果说学北京、上海、江苏洋思很难,学一学我们周边的学校,应该不是很难的事。教育要创新,就要走出去学习,天天在家里冥思苦想,思路很窄。就像我们一家人公公、婆婆、儿子、媳妇在玩麻将一样,不论输赢多大,总是没有激情。没有欲望,没有激情,是很难做成一件大事的。
第三,要选择好一个教育科研课题,最好是上饶市或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急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并有可能树为典范予以推广的课题,把上级领导吸引过来,定期或不定期地为他们的调研需要做一些尝试性的研究,比如由“应试教育”如何转为“希望教育”,能不能考虑加强“习惯教育”的研究?因为习惯教育容易抓落实、容易出成果,不受物质条件的限制。比如,早上起床要刷牙、洗脸、梳头,一天早、中、晚三个时辰要吃饭,冬天要多穿些衣服,夏天要少穿些衣服,这些都不需要老师家长去反复讲,去盯住不放、去检查、去评比,因为已经形成习惯。反过来,如果要叫学生不这样做,可能会很难办。那么我们能不能考虑把习惯教育引伸到学习上来呢?我们不要强求每一个学生都通过一种形式的学习教育统一做到“都懂、都会”,因为教育学生不是机器生产的产品一定要整齐、划一,老师也不是操纵机器的机械师,要承认和允许学生有差异,但必须要求学生“每天、每周、每月都有进步”,努力争取做一个“我是进步最快的学生”。还有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业绩,如何转变差生,如何把传统文化与教学相结合,如何安排农村中小学的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创新精神和教学业务等等。你为领导排忧解难,领导为你扬帆起锚。在中国现行的政治体制下,任何事情、任何学校和单位能直接得到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事情就好办多了,建设海口教育强镇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第四,也许有人会问,海口的教育现在这个基础很薄弱,能不能建成教育强镇呢?我说能。因为特色需要文化支撑,文化需要历史见证,海口具备了做强的基本条件。关键看你怎么去思考。海口的教育由于校领导进步快,因此调整也快,所以前些年的发展受到一些影响,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我们说基础薄弱,大概指的是2002至2007的发展速度比全市别的乡镇慢了一些,全镇有约13000人口,中小学在校生是将近1100人,按照常规的推算方法,农村乡镇中小学在校生达到总人口的10—12%,普九程度基本上是比较好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还略有优势。海口中小学的教学质量也在平稳中上升,处在全市中游状态,发展是很有潜力的。再加上海口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热切希望办优质教育的海口老百姓的热情,建设海口教育强镇只是时间问题。今年是牛年,就以牛打个比方吧:在十二生肖排名次过程中,牛和老鼠谁排第一,谁排第二,双方争吵激烈、相持不下,会议主持狮子就提议,十二生肖主要是为人类服务的,你们就找“人”去做裁判吧,谁大谁就排第一。牛很高兴,让人去做裁判,你老鼠别说排名第一,能排在最末一位第十二位就算你走运了。按照常规,无论是人与牛的感情,还是鼠与牛比较体积的大小,牛都应该排名第一。可是,调皮的老鼠不是这样去思考的,它的信念就是第一名非鼠莫属。于是在进入市镇和街道的时候,它避免与牛同行,机智地躲进牛的耳朵里。到了最繁华、人群最集中的市街中心,牛显得神气十足,你小小的鼠辈敢于我比大小,争名次?就在这时候,那只老鼠从牛耳朵里跳出来,先跳上牛背,再跳下地,有人发现了,就大喊:“这个大老鼠,打这个大老鼠……”当大家正在紧张地喊打大老鼠时,老鼠回到了狮子身边,报告了和牛上街的情况,牛也接着回到狮子身边。狮子问:人们都说老鼠大,没有说你大,你服吗?牛说:没有办法,人们都喊大老鼠、大老鼠。于是,现在的十二生肖,老鼠就排在第一。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有了坚强的信念,办法总是有的。如果有机会,我再和大家一起研究建设教育强镇怎么选择切入口?第一步怎么走?第二步三步怎么走……
弘扬海口文化、建设教育强镇,今天就讲到这里。还是毛主席说的好: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最后,祝海口中小学老师在弘扬海口文化,建设教育强镇的活动中做出自己的贡献。
谢谢!

上一篇:校长要十分注意自己的形象
下一篇: 一中,我们怎么办?

分享到:
0
最新资讯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