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安定民生 欢迎支持老方
主页 > 校长培训 >

校长要十分注意自己的形象

发布时间:2012-11-22 10:08   来源:宗廷笔记    作者:方宗廷

杨彩霞:

方老师,在一个公众场合,听见这样的议论:有个别校长在工作时间内脱岗去“休闲”,性格又急、脾气又躁,语言又“流”,有损校长的形象。你能不能就“形象”问题和校长做一个交流?

方宗廷:

好的。我在《跳出圈外谈——教育》一书中,专门有一课就讲“农村中小学校长形象的塑造”,现在就和校长进行交流:

 

农村中小学校长形象的塑造

(江西省乐平市暑期培训班)

2009.07.20—28

 

 

 

首先,请允许我借这个机会,向全体参加培训班的老师、校长、领导们学习!古人说的好:“三人同行,必有我师,”今天我们能在推进新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路途上结伴同行,在座的每一个人皆为我师。在此,我提一点小小的希望:无论我讲得好或者讲得不好,讲对了或者讲错了,请每一位朋友,每一位老师能够以宽容的心态,选用“不抛弃,不放弃”的方法,给我以帮助,给我以指导。

今天,我发言的课题是“农村中小学校长形象的塑造,”是你们乐平市教育局的领导交给我的“命题作文”,能不能考个及格分,就看各位老师、校长、领导们了。什么叫形象?形象有什么功能?形象能不能塑造?校长应该是个什么形象?校长的形象如何塑造?我分二层意思讲:第一,我们是初次见面,请允许我做一个自我介绍;第二、农村中小学校长形象的塑造。

第一,关于自我介绍:

1、我来自乐安河上游的德兴。一条乐安河把德兴和乐平连在一起。据相关史料记载,最早在公元621年,也就是唐武德

 

四年,以乐安故地置乐平县,治银城堡(现在的德兴银城镇东),隶绕州。在公元626年也就是武德九年,撤销乐平县,乐平归属鄱阳县。公元716年,重建乐平县,治长乐水口(现在的众埠乡港口村)。新中国成立初,德兴属乐平专区管理,后改属浮梁专区。1952年后有一个时期,乐平德兴同属上饶专区。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就是历史。

2、我对农村教育有深厚的感情。在传统教育时期,农村里的老师和校长的形象类似于“圣人”,吃派饭(村上的学生家长轮流供饭),坐中堂(村里无论什么事都要和老师、校长商量)。工作很单纯,就是教孩子读书、识字、去考试。哪像现在这样,一所学校好似一级政府,常规工作、中心工作、教学工作、非教学工作(比如物价、纪检监察、技术监督、卫生防疫、安全生产、订报订刊等)文件如山,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会,研讨会,现场会,务实会、务虚会,非学校责任的会(计划生育会、植树造林会,反腐倡廉会、殡葬改革会、乡里的会、县里的会等)会议如海。

所以,从2001年新课程改革开始,我就在想,能不能借“新课程改革”这个平台,尽己所能,为农村教育做点什么事,即使做不了大事,为农村教育、农村的老师、校长“呐喊”几声也好。能影响一个人就影响一个人,能影响一所学校就影响一所学校、能影响一个乡镇、一个县那就更好了。于是,我有了自己的思想:

1、树立了“只要能看到1%的希望,就要尽99%的努力”的信念;

2、确立了“思考比金牌更重要,理想比知识更重要,行动 

比争论更重要,教训比经验更重要”的思维。

3、落实了“寻找问题、研究对策、借风扬帆、走向远方”的行为。

比如,发现了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问题”,2007年上半年就抓了一所试点学校,引起了中国教育报、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温暖2007”,中国农村教育、上饶市教育局、省教育厅、团委、妇联、关工委的关注。

比如,发现了农村中小学安全教育难的问题,我就自己创作《安全歌》,把复杂的安全问题简单化,让学生把安全知识唱在嘴里,记在心里,带进家庭,传入社会,形成共识。有的学生家长总是把学生出现安全事故的责任推给学校,实在挑不出学校的毛病,就指责学校“平时没有组织安全教育”。我就想安全教育的形式要创新,要让家长、社会形成共识。所以,一首《安全歌》,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中国教育电视台联合给予推荐。你们景德镇市直各学校拟组织的《安全歌》学唱活动,每个教学班都做了安排。

比如,发现“我们基础教育总是把教学质量看作是全部工作的唯一,而大学却只顾扩招、赚钱,从不讲质量,也没有质量监督标准,造成一方面企业招不到需要用的人,一方面大学毕业生找不到适合自己专业发展的工作。我就在全国政协部分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上大声呐喊“推进教育创新,是企业和企业家的责任”。《中国农村教育》、《发现》杂志都发表了我这篇文章。因为我是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的特约研究员,这个院长是王文元。

比如,发现新课程改革在领导的讲话中,媒体的宣传中,  典型经验介绍中都是顺利的,成功的,而实际上一碰到中考、高考,一碰到教育评估、一碰到高考出不了北大、清华,伴随着高中校长那份无奈,新课改的困难、问题就很多了,我就编了一本小册子叫《农村中小学新课程改革的思考》,紧接着我利用中国教育电视台的平台,设计了《农村中小学新课程改革大课堂》,主题是“解读《纲要》精神,解答课改疑问,探讨课改难题,探索课改新路。”把农村中小学实施课改的经验、困难、困惑、争论统统带进大课堂,百花齐放、百家争呜、典型引路、深化改革。我的本意是让“大课堂”成为社会了解农村课改的窗口,领导了解农村课改的热线,专家指导农村课改的课堂,农村优秀教师成长的平台,农村“明星”学校诞生的摇篮。欢迎有奉献精神的老师参加到“大课堂”中来,这里有你展示风采的机会。

第二、关于校长形象的塑造

我们来讨论几个问题:什么叫形象?形象有什么功能?形象能不能塑造?校长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应该是个什么样的形象?校长的形象如何塑造?

第一个问题:什么叫形象?

……(等待老师回答)[OT_page]

我的理解是:形象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外在表现。什么叫综合素质呢?就是一个人的身体素质、政治思想素质、知识素质(文化知识、专业知识、理论及相关知识),能力素质(观察能力、表达能力、教学能力、教育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特长培养能力、创新改革及科研能力),心里素质,仪表素质的综合。综合素质全面的人,形象就好,综合素质有缺失的人,形象也就欠佳。

第二个问题,形象有什么功能?

大家说,形象有什么功能?(……等待回答)

形象能使一个人的事业取得成功,形象也能毁掉一个人的机遇。这就是形象的功能。

举个例子吧,在大海边的沙滩上,一位少女穿着三点一式的比基尼泳装,头上飘着黑发,展开双臂,拥抱大海。所有的人看到了,异口同声:这形象太美了,人们从这个女孩子身上分享了美的生活。当人们在人流拥挤的大街上看到一个穿着三点一式比基尼泳装的少女在奔跑时,人们异口同声:这个神经病。

还有,人们看病都喜欢找专家、找名医。李县长的秘书有个同学的父亲就是名医,秘书的同学想找县长办个事,秘书就把县长带到这个名医家里。可来的不是时候,这个名医光着上身,胸前黑毛如棕,臂上还有刺青,穿个短裤,正在杀鸡。县长看到这个医生的形象掉头就走。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评价我们的周恩来总理说:周恩来就是中国人的形象,无论走到地球的哪个位置,都受欢迎,无论多么棘手的谈判,准能成功。

我想:这就是形象的功能吧?

第三个问题,形象能不能塑造?

大家说,形象能不能塑造?

……(等待回答)

能。对,形像是能塑造的。

我回忆小时候母亲常说的一句话:儿子,在别人面前站有站像,坐有坐像、吃有吃像、走路要有走路像。长大了,做人要有一个好像。我想,当时很小,没有意识到母亲是在有意识地塑造我的形象。如果100%地听母亲的话,或许我现在就有一个更好的形象。

再回忆一下十年“文革时期,八亿人民看八个样板戏,洪常青、杨子荣、郭建光、方海珍、杨伟才等就是运用艺术塑造出来的英雄形象。还有历史舞台上的诸葛亮、曹操、周瑜等也是塑造出来的形象。农民出身的副总理陈永贵、铁人王进喜就是特定的政治背景和社会环境中塑造出来的形象。所以,我认为,形象是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借用特定的舞台进行塑造的。但是,塑造一个外在的能引起人们视角注意的形象容易,要塑造一个能刻在人们心中抹不掉的形象很难很难,因为必需要有一个人必备的综合素质,而综合素质不是用服装,化妆、灯光、布景就能提高的。我们可以产生一点联想: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少数县处级、地厅级、省部级的社会成员,上午在台上口若悬河地讲廉政建设的重要性,声若洪钟地下指令,几个坚决不要、几个坚决不准,这个时候的形象是高大的、光辉的。但到了下午,到了“双规”办公室,到了“法制”办公室,又是另一种形象。老百姓喜欢用唯心主义的观点看形象,看问题,叫“一基二命三风水,命该倒霉”。我们用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应该是综合素质还不够高的问题,综合素质缺失的问题。

第四个问题:校长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应该是什么形象?

要研究校长形象塑造的问题,首先要确定校长在社会舞台上担当的是个什么角色。过去,我们常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三百六十行,我想应该包括老师,包括校长这个职业吧?现在,据相关媒体统计,新时期社会的职业远远超出360行,突破3600行,我们老师、我们校长这个职业,应该没有变。即是我们的教育观念由“教书育人”拓展为“家庭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社会育人”,但“教育就是为生命的存在,发展与超越奠基”的本质没变,“教育是培养人的世界观,培养精神上充分发展的,有理想的,有信念的人”的终极目标没变。所以我在思考,老师和校长在社会这个舞台的形象仍然是“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没变。但观念要变,要与时俱进,“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过去是对学生的要求,现在应该是对学生和老师的共同要求,老师教书的过程应该是自身学习的过程和为学生服务的过程。学生需要参加“考试”或者叫知识竞赛,或者参与技能竞赛,生存能力的挑战,市场竞争的活动需要什么知识和技能、技巧,心理态度,老师就要及时地为学生做好服务,提供知识辅导,提供资料查找,提供经验供学生参考。其实,这里也有一个在学生心目中老师的形象塑造问题。我们自己的知识、能力缺乏、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老师的形象就大打折扣。

接下来,继续讲校长在社会上应该是个什么形象的问题,否则,没有办法讨论怎么塑造的问题。

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发生变化。现实社会中,人们对校长的形象褒贬不一。有人把校长看作是教育的“领袖”和“导师”,所以认为: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也有人把校长看作是名利的代表,比如易中天针对大学校长就说:“量化管理把高校变成了养鸡场。在这个鸡场里,老师根本没有心思做学问,好好带学生,光忙着生蛋了。”甚至有人尖锐地指出:“我们的大学如果不是把学历证书垄断,看还有多少人去求学。”在公务员的行业里,乡镇的副职公务员看到当地的校长,很羡慕,常常自叹不如。所以,我在思考,要给校长的形象定位,首先要明确校长的责任是什么?担当什么样的社会责任,就要塑造与责任相适应的社会形象。

校长的责任是什么呢?教育专家的说法也不统一。我举一个例子来回答这个问题。

台湾作家孙晓凤在送儿子上学的第一天,向学校发出善意的提问:“校长,我,一个母亲,向你交出我可爱的小男孩,而你们将还我怎么一个人呢?”于是,我联想到,当数以亿计的天真烂漫的儿童,带着纯真可爱的笑脸,带着父母的无限疼爱,带着民族的未来和希望,蹦蹦跳跳走进学校,而我们给了学生怎样的教育?将回馈给家长和社会一个怎样的公民呢?

由此看来,校长的责任是什么呢?

就是一副担子。负责任,就意味着要爱岗敬业,要甘于奉献,勇于付出。一个人要负责任,这责任折射出来的就是一种人格的魅力。

现在应该明白了,校长的社会形象是什么呢?校长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的形象就是:一个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知识丰富、情趣满怀、甘于奉献、忠诚教育事业,对自己、对老师、对社会敢于负责任的人。

第五个问题:农村中小学校长的形象如何塑造?

我认为,要把这个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就是三句话七个字:做人、做事、做学问。

为什么说是个复杂的问题呢?因为我接到这个讲课的命题后,觉得有些为难,就问了十几个校长,答案都不一样。比如:有人说权威就是形象,所以就搞权力垄断,事无巨细必躬亲;有人说学历和知识就是形象,所以就拼命争取高学历、高学位;有人说课上得好就是形象,所以十分在意兼一门学科的课程;有人认为考试成绩就是形象,就集中人、财、物抓毕业班的成绩等。毫无疑问,都有道理。但我总感觉到一则太复杂了,二则这不是你们领导希望我讲的那个“形象”,你们领导希望我讲的应该是如何塑造一个敢于负责任的好校长的形象。于是,我把这个问题简化为七个字:做人、做事、做学问

先讲做人。做人实际上就是做形象,而且是三件事中最难做的。(有一篇微型小说,反映媳妇孝敬婆婆反遭婆婆误解,媳妇跳井的故事,作者就用了做人难、难做人、人难做的结束语)。这是中国的国情。比如很多人能吃苦会做事,业务能力也很强,但永远实现不了自己的奋斗目标,空有理想,徒有抱负。看着知识平平、能力平平、业务也不如自己的人却春风得意,心想事成,于是就唉声叹气。究其原因,我想十有八九是做人出了问题。我举一例子:用两个名人进行比较,这两个人是曾国藩和左宗棠,学近代史的老师都应该熟悉。左宗棠的同事问他:论文,写诗填词和书法,曾国藩不如你,论武,带兵打仗,曾国藩也不如你,但是皇帝对曾国藩都有三分敬。一是清朝18个行省,有14个省的行政长官都是曾国藩的学生或部属,还有10多人做了总督、巡抚。二是湘军可以不理会皇帝的圣旨,可见了曾国藩的书信却都服服帖帖。而左宗棠呢?仗比曾国藩打得多打得好,诗词书法比曾国藩写得好,也就是说左宗棠做事没问题。但上下内外除了你自己就没有一个能担起重任的人,为什么呢?[OT_page]

应该说,曾国藩在修炼人生,塑造自身形象方面是很成功的。但是整个塑造过程却很简单,只有五个字,你们哪位校长知道是哪五个字呢?我们不妨借鉴一下:

这五个字是:诚——敬——静——谨——恒

一、关于“诚”。校长要塑造自己的形象,首先要修炼自己的诚。就是诚实、诚恳。为人表里一致,自己的一切都可以公之于世。

二、关于“敬”。这个敬就是敬畏。人要有所畏惧,人不能无法无天。这个“敬”,表现在内心就是不存邪念,表现在外就是端庄严肃有威仪。

三、关于“静”。是指心、气、神、体都要处于安宁的放松的状态。特别是在受到挫折、受到误解、受到冤枉、或者遇到大喜大悲的时候,尤其需要“静”。

四、关于“谨”。是指语言上的谨慎,不说大话,不说假话、空话,实实在在,有一是一,有二是二。生活中的“言多必失”、“祸从口出”这样不利于塑造自身形象的例子俯拾皆是。

五、关于“恒”。是指读书、工作、生活有规律,饮食有节、起居有常。生活中的细节十分有利于塑造形象。

当然,塑造形象的基础是做人,说到做人就无法回避人际关系,比如与上级的关系、与朋友的关系、与同事的关系、与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乃至与家庭成员的关系。通常我们讲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其实我认为人际关系也是生产力,朋友也能决定你的人生。你若与雄鹰为伍,就能展翅高飞,就能塑造出高大的形象;若你与智者生活,时时勤于思考,就能塑造出智慧的形象;假如你与酗酒赌博的人斯混,你就不可能进取;经常与牢骚满腹的人对话,你就会变得牢骚满腹;经常与满脑子“钱”字的人交往,你就会沦为唯利是图、见财起意、见利忘义之辈。这个时候,塑造出来的你,是一个什么形象呢?

再讲做事。做事与校长形象塑造有什么关系呢?我们知道,做事就是做工作。如果说做人很成功,塑造了校长的良好社会形象,那就通过做事使自己的形象更加完美。既然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从一个普通老师的岗位晋升到校长这个岗位,说明你的知识、能力,形象至少得到了领导的认同,至于如何“加强学校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就是你的责任,是你的本职工作,相信你肯定会努力去做。因为今天我们讲的主题是校长形象的塑造问题,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校长怎么当?副校长怎么当?老师怎么当?学校怎么管?怎么创新?怎么做品牌?”就等以后有机会再交流再研究。我现在就从另一个角度来研究如何通过做事来塑造校长的形象。

一、专心做好一件事。

我敢说,每一个校长都想把事做好,把学校管好,把老百姓的孩子教好,展示自己的管理水平,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是,当你走上“校长”这个平台时,就发现,并不是想像的那么简单,上下左右要协调关系,“内政外交”要调解矛盾,除了教育行政部门,还有各级党政、卫生、防疫、纪检、技监、物价、安全、社团活动都有红头文件,都要求学校把工作做好,这些部门和单位的人来了,都是来指导、调研、检查、考核、总结工作的,看起来都很重要,都要安排,总觉得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怎么办?

我的经验是:所有的文件以教育行政部门的文件为重,所有的工作以坚持教学常规工作为重,所有的活动以课堂教学研究活动为重,所有的检查考核评估以考核教学管理为重,所有的奖项以夺取教学质量进步和优胜奖项为重。有人不理解,那没关系,我相信学校老师会理解,学生家长会理解。因为,老师不是万能的,校长也不是万能的,不可能把所有的工作全部做好。

我们校长要坚持一个观念:每一天、每一个星期、每一个学期,每一个学年都要专心做好一件事。我们每一所学校都要坚持选择一个(比如:德育、教研、教师培训、校园文化、转变差生、学科教学、传统文化〈书法、珠算、武术〉、家教指导等)突破口,能在一个乡、一个县、一个地区甚至更大的范围做出特色、做出亮点。事实说明,一次只专心做一件事,成功的可能性最大。这是塑造校长形象的有效办法。

第二,时时牢记一个字:戒。

校长要塑造自己的良好形象,人们不太关心你正在做什么,因为你当了校长,所做的一切都是该做的。而更关注你不做什么。有些事,你当老师可以做,当了校长就不可以做,就是习惯了也一定要“戒”。

一戒推卸责任。

校长的能力再强,学校管理再到位,也有矛盾发生,也有问题存在。有些人把“位子”看得太重,自己怕担责任,让中层干部、让老师去担责任。由于你不敢担责任,就得不到大家的尊重,不敢担责任,形象就灰暗,没法子塑造。为什么呢?

 

怕丢“位子”。其实,正好相反。举一个例子,美国在营救驻伊朗大使馆人质的作战计划失败,损伤了美国的形象。美国总统卡特立即在电视里郑重声明:“一切责任在我。”就这一句话,卡特总统的支持率上升了10%以上。权力和责任是一致的,道理很简单。你行使了校长的权力,就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至于领导怎么帮你化解,那是领导的事。敢于承担权力范围之内出现矛盾、发生问题的责任,不用塑造,形象也是美好的。

二戒亲疏失度。

当校长想把学校管好,就需要得到老师,特别是中层干部的支持,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有时候选拔和调整几个自己熟悉的人到身边也是人之常情,无可非议。但是要力戒亲疏失度。我说的失度指两个方面,一是时机不成熟,二是用人不当。各举一例:有一位乡镇中学校长,由于学校管理能力强,被安排到城里的一所完中当校长,职务也由股级升为副科级。这位校长很有雄心壮志,想做一所名牌学校。为了方便开展工作,他把副校长、会计等一些岗位的人员都从原学校带去,组成了新的权力结构。由于亲疏失度,很快就与前任校长的团队之间形成一堵无形的墙,矛盾一旦激化,学校的工作就很难开展,更谈不上优化教学管理,强化教学质量。一项坐班制度就搞得校长头痛,十几个老师轮流盯着校长,什么时间不在学校,什么时间在学校,分分秒秒有记录。你校长在会上要批评老师,要叫老师检讨,要扣老师奖金?对不起,一事同人。校长是领导,领导要带头执行坐班制。校长的形象暗然无光。组织上只好把校长调离,这位校长远离了“校长”岗位。《三国演义》里有一个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值得我们深思。

 

刘备去世后,英明一世的诸葛亮为了建立自己的圈子,不顾刘备生前的告诫:“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第一次北伐弃赵云(赵子龙)、魏延等智勇双全、能征惯战的宿将不用,而用了与马良结拜后有亲属关系的、适宜当参谋不适宜当主帅的马谡去守街亭,结果战斗失败,街亭失守,斩了马谡。第一次轰轰烈烈的北伐以失败而告终。使诸葛亮的形象也打了折扣。

三戒管理专权。

学校是什么?学校就是以传授知识和技能来培养人才的教育机构。其实农村中小学在一个乡镇、一个县域的范围内,是一个知识密集型的生产单位,它的生产任务主要是“塑造孩子善的品德,改造孩子恶的品德,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生活、工作所必须具有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竞争意识。”它的产品是“培养合格公民。

校长是什么?校长首先是老师,是一个比一般老师多承担一些管理责任、社会责任的老师。校长的管理责任是什么呢?就是通过指导、引导、协调以及合理地分配有限的教育资源,调动全校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并营造一个“齐心协力抓质量、理直气壮抓教学、扎实有效抓教研”的良好氛围。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校长管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为教师为教学服务的过程。[OT_page]

一个很优秀的校长,首先想到的不是“权力”,应该是责任。在你所管理的范围内,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在学校管理的工作时间内,时时有事做,事事有时做。这个“事”,不单单是工作,也包括读书学习、锻炼身体、休闲娱乐、聊天交流。

校长的形象并不是事越做得多形象就越好。我带一批校长到江苏去学习,有的校长习惯在学校里事无巨细,都要发指示,弄得出门在外一天到晚手机响个不停,学校里不管大事小事都要汇报,都要等校长的指令。不到一个礼拜,一个中学校长就有事了,初二年级的老师自发组织到邻县去旅游一天,学生没有人上课了。可想而知,这个将权力紧紧捏在手中,把公章放在包里,生恐有失、事必躬亲的校长,形象是什么样子?

校长要塑造自己的形象,除了善于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还要深入教学,深入教研,即使你不很懂的学科,也要经常听老师议论,了解一下老师的困难和需求,并进行有效,适度的授权。在授权的过程中,讲究一些艺术和技巧,放权不失控,力求达到“大权总揽,小权分散,责任总揽,成果分享”的格局。这个成果包括成功、荣誉、利益。形象自然就好。

四戒生活放丛。

前面讲的是学校内部的形象塑造。校长更要注重社会形象塑造。你在当老师的时候,你的语言,你的行为,社会上不一定关注你,即使你偶有放纵行为,人们也不是很计较。你当了校长,就不一样了,你的形象就是学校的形象,甚至说就是教育的形象。

市场经济时期,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作为校长,为了争取社会的支持,会客吃饭交朋友,休闲娱乐找赞助,都是正常的。但是,要戒过度,一过度就放纵,一放纵,稍有不慎好形象就没了,丑的形象就来了。如何把握好这个“度”,做到以礼待人而不放纵就看校长本身的综合素质了。多少人事业很成功、人也很潇洒。在生活的语言环境里,在歌吧舞厅,牌桌酒桌的休闲娱乐环境里,因放纵而自损形象,遭人唾弃的例子很多,前车之辙、后车之鉴。各位校长,切记切记。

最后讲做学问。做学问能使校长的形象丰满、精神富有。

讲到做学问,大家都有些什么想法?(……等待回答)

我也问了一些校长,普遍地回答:不可思议。为什么?

原因很简单:总认为做学问就是出书。联想到办公桌上、书橱里那一册一册厚厚的书,心里就发怵,就自卑,总认为书读的太少,知识面太窄,对事物的认识太浅,文笔功底太差,做不了。毫无欲望。我想,对学问的认识也要与时俱进,书是学问,但学问不等于就是书。比如,我们在听于丹的讲座、听领导的报告时,每到精彩之处,都会发出感慨,真有水平,真有学问。这个时候,我们并没有想到书、看到书,而是他们的知识语言解答了我们思想上、行动上的困惑。

我这里讲的是指校长要做一个有学问的人。你可以不懂哲学、不懂经济、不懂工业、不懂农业、不懂人口和计划生育、不懂医学,但你是校长,你必须懂教育法律法规、懂教育的发展规律、懂新课程标准、懂学校管理的理论。否则,你这个校长怎么当?

我提几个简单的问题:

1、教育方针是什么?(以《教育法》的表述为标准……等待回答)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什么是素质教育?(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中国教育发展与改革纲要》表述为标准)

 

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里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

3、素质教育如何实施?(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表述为标准)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4、什么叫教育质量?什么叫教学质量?

教育质量是宏观的质量,涵盖教学质量。通常是指:一个村、一个乡、一个县、一个区域、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教育的普及程度,社会公民接受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初等教育的比例和受教育后对社会作出的贡献大小。

教学质量是直观的质量,支撑教育质量。通常是指:以老师和学生为基础,以卷面考试和行为能力测评为方式得出的结果。表现方式是具体的分数和抽象的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

5、新课程是不是等于素质教育?

我们应该明白新课程不会等于素质教育,而是“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6、什么叫德育?

德育就是品德教育。

品德为什么要教育?因为品德有善恶之分,德育事实上是 

对受教育者善的品德的塑造,对受教育者恶的品德的改造。

7、德育、智育、美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从立体的角度看:体育是基础层次,德育、智育、美育是中间层次,劳动技术教育是最高层次。

等等,一些基本的理论知识作为校长都应该知道,如果不知道,就要再学习。一旦你掌握了教育政策和教育理论,你在制订学校发展规划,指导老师克服困难的工作中,你在参加各种会议和教学研究活动中,就能体现你的素质,就能引起大家的关注,就能树立你的良好形象。

我的意思很简单:校长一定要成为教师主动学习的榜样。榜样就是形象。

但是,光是学习还不够,还要消化。消化的过程就是形成学问的过程。我们不要把做学问看得那么复杂,那么神秘,那么高不可攀。我读了一篇文章,很受启发。大家都公认毛主席是伟大的政治家、伟大的军事家,记者做了充分准备后去采访毛主席,想写一篇大文章。记者问:“主席,什么叫政治?”毛主席说:“政治就是团结的人越多越好,反对的人越少越好”。没了。记者于是又问:“那什么叫军事”?毛主席说:“军事就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不打能赢最好”。没了。记者万万没有想到,政治、军事这么深奥、复杂的问题,毛主席两句话就讲完了。再看看我前面提到的曾国藩,他的为人处事,治军治政的学问很深,但是,体现他的学问的是他一生坚持写的“日记”、“书信”,篇幅短的也就是几句话,不足百字,就是日常所学、所虑、所想、所思、所看、所悟、所做的事。说到这里,我又想起了一个普通的人,平凡的人,我们熟悉而又陌生的人,这个人是谁?就是雷锋。雷锋精神就是平时所做的小事通过“日记”渗透出来的,他的文化基础是小学毕业,他的形象高大到什么程度?他牺牲后的四十多年来,全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700多万人通过“雷锋纪念馆”的渠道研究雷锋。结合学习科学发展观,针对当今社会金钱至上、物欲横流、诚信缺失、学校德育遇到严竣挑战的状况,我写了“向雷锋同志学习”一文,讲学雷锋也要与时俱进,上饶市委宣传部长推荐我到全市参加巡回演讲活动。08年上半年,省教育干部培训中心看了我写的内部资料《农村中小学新课程改革的思考》,约我去给校长培训班讲一讲“校长素质的培养”,我针对校长想做好却又做不好的困惑,半天讲了六个字:借势、造势、运势。有一所重点高中,三年出不了北大清华,领导和老百姓都不理解,重点高中不“重”了,少数优秀的学科老师跑到外面去了,中考600分以上的学生一部分也跑到外面去了。新校长去了,邀我去给老师讲一讲,我去了,一个小时40分钟讲了两句话:不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想办法。老师听了,有感受,原来的(一年)规范,(二年)崛起,(三年)腾飞,好是好,但不符合实情、不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大跃进可以炼钢铁”,出不了教学质量。新校长听了,也有感受,人们都说师大附中好,我就和师大、师大附中攀“亲戚”、结对子,让我的老师到师大和附中去学习、去听课、去上课,让师大和附中的领导和老师到学校里来上课、讲学。师大附中校长说,你的高分学生你留下来。电视一播,老百姓看到了,总是有好处,重要的是自己的老师队伍建设和管理得到了名校名师的指导和帮助,受益匪浅。进一步又去找中国人大附中结成盟校,把有特色特长的学生交给他们辅导,向国内国际奥赛奋斗。一年来,老师也没有外流,外面的学生也有转回来的。如能长期坚持,势必成功。一所农村薄弱初中,房子越做越好,学生越来越少,十年换了八个校长,新校长让我去和老师讲一讲,我去了,一个小时讲了四句话:弘扬海口文化,链接婺源浙江,建设教育强镇,要为铜都增光。还有一所九年一贯制的学校,十年里常换校长,第七位校长约我去和老师讲一讲,一个小时讲了十六个字:借风扬帆、特色创新、闪出亮光、辐射乐平。老师听了,都觉得有点意思、有点道理,目标很明确、很现实,其实只要认真去做也不会很难。市人大面对每年两会代表对教育的热议,看了我写的《思考》资料,问我:老方,人大又不行政,人大自身对教育能怎么做,你能讲一讲吗?一个小时,我也就是讲两句话:履行人大职责,加强执法指导。发挥资源优势,抓好(教育执法)乡镇典范。08年,市领导广泛征求社会各阶层意见,我的建议是:战略目标:以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为切入口,努力打造铜都教育强县(市)。具体措施是:战术策略:明确目标,提升优势,凝炼特色,彰显个性;管理行为:质量第一,管理规范,规划科学,重点突出。所以,我在想,学问是什么?学问就是为人处事的经验总结,能给人启迪;是生活和工作中问题的反思,能让人醒悟;是生存和发展的信念、能催人奋进。我们校长有什么不能做的?

如果我们校长一年四季能在市、省级、国家级的学术会议上,电视、杂志、报刊、网络上发表一点自己的东西,让大家议论、评论、争论、长期积累,就是学问。有了学问,你的形象还需要刻意去塑造吗?

我祝愿每一个校长都能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通过做人、做事、做学问亮出光辉的形象!

希望我们能在“农村中小学新课程改革大课堂”再见!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落实科学发展观 海口中学怎么办

分享到:
0
最新资讯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