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安定民生 欢迎支持老方
主页 > 教师培训 >

善于发现 主动学习 热情宣传

发布时间:2014-11-27 18:57   来源:宗廷笔记    作者:方宗廷

善于发现  主动学习  热情宣传

 

《江西教育》通讯员井冈山培训班

德兴市教育体育局  方宗廷

2014.7.24下午

 

尊敬的江西教育期刊社廖主任、各位通讯员、作者:

大家下午好!昨晚聆听井冈夜雨,写了八句话:

井冈山偶感

《江西教育》通讯员培训(茨坪衡山酒店)

2014.7.24

江西教育通讯员

炎炎夏日上井冈

研墨润笔中国梦

缅怀伟人毛泽东

 

黄洋界上炮声隆

万里井冈杜鹃红

党旗指引奔小康

教育兴国著华章

下面开始讲课:

教育奠基人生,教育安定民生。培训班让我讲:怎样成为优秀作者?我讲的主题是:一、关于善于发现。先讲“发现”的意义。发现,是一个作者产生灵感的前提。没有这个前提,写出来的文章就象中小学生考试做命题作文,搜肠刮肚去回忆老师指定要背的“范文”。所以,我在审查一位农村小学优秀班主任上报的“先进事迹”材料时,发现“先进事迹”与内蒙古的某一位班主任雷同,里面还有“马背上”和“蒙古包”词句。这位班主任就没有“发现”自己身上“优秀的闪光点”,或者就是“水货”。但一个“善于发现”的作者就不一样。我举一个例子:[OT_page]

“向雷锋同志学习”,这是毛泽东主席的题词。他一生为个人很少题词,我记得还有一个是为15岁的刘胡兰题词:“生的伟大、死得光荣”。再一个题字就是 “为人民服务”,是纪念张思德的。三个人都是千百万普通战士的其中一个。就以雷锋为例:当年对雷锋是有争议的,一种意见认为雷锋的牺牲性质属于事故(指挥倒车撞倒木头电杆)不宜宣传。一种意见认为年龄只有22岁却做了很多有益于人民的善事、有益于社会的好事,值得宣传。后来又是谁来发现的呢?

发现雷锋的人叫陈广生,开始是理论教员、宣传干事、俱乐部主任,发现雷锋后成为军旅作家。他是在1960年1月8日欢迎雷锋那一批新兵入伍大会上认识雷锋的。很偶然,陈广生是俱乐部主任,就主持会议。这一天,风特别大,漫天飘着雪花。一个新兵代表上台发言,刚讲了第一句话,手上的讲稿就被风吹乱了,他想整理一下,越理越乱,陈广生担心这个新兵讲不下去,会也开不下去,就要伸出手去帮他一把。手还没伸到,这个新兵把讲稿塞进口袋里去了,来了个即兴发言,而且一点也不卡壳,一散大会,陈广生就拽住雷锋聊天,交上了朋友。所以通过经常聊天和看看雷锋平时的工作日记,他对雷锋十分了解。他发现了雷锋身上关心他人奉献社会的许多亮点。看到了雷锋身上那些不同寻常的宝贵精神财富。最初是写了一份《雷锋同志模范事迹》材料上报到团政治处,并受到重视:这份材料下发到各连队。接着把“材料”补充完善,形成报告文学《向阳坡上长劲苗》。雷锋牺牲后,报告文学又改编成《雷锋故事》。陈广生写出来的雷锋,又被团里的韩(万金)政委发现,就鼓励陈广生想办法把写出来的文稿发出去。1962年8月15日,在给雷锋送葬的路上,陈广生发现数以万计的老百姓涌上街头,含泪送雷锋,追悼大会上,老百姓自己扎白花,院子里和街上都堆满了。万人空巷满目白花。陈广生就在想:一个普普通通的士兵,没有董存瑞炸碉堡、黄继光扑机枪那样的惊天动地的壮举,为何受到如此的爱戴?于是暗下决心要把雷锋事迹写出来。好让普天下的人都知道雷锋、学习雷锋。陈广生5万余字(从雷锋16岁写到22岁)的文稿终于在《抚顺日报》、《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上发表了。新华社记者李健羽、余希文又从报上发现了雷锋,前面说过,对宣传雷锋有两种不同意见。两个记者不敢定夺,就把雷锋的稿子送给杜平将军(军区副政委),杜政委独具慧眼,又从新华社两个记者这里发现了雷锋,把文章标题改成《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人民日报》也刊登了。两天后,周恩来总理和邓颖超读了《人民日报》这篇文章又发现了雷锋,亲自打电话说:雷锋是个好战士啊。要估计到这个战士影响很大,需要很好地宣传这个典型。毛泽东主席在周总理推荐下又发现了雷锋,毛主席认真地阅读了有关雷锋事迹的报道。高瞻远瞩地意识到了雷锋,一个普通的名字,在人民中如此响亮。既然人民认可他,那他就一定会有益于这个时代。正好,《中国青年》杂志请毛主席题词,毛主席在2月22日就题了“向雷锋同志学习”。1963年3月5日出版的《中国青年》、《解放军报》等国家媒体都刊发了毛主席的题词。有了毛主席题词,全国掀起了学雷锋的热潮(党史文苑2014.03)。[OT_page]

发现,让雷锋的生命无限延伸;发现,让中华民族增添了新的宝贵精神财富。发现,让陈广生提升了自己。

还有一个大家都熟悉的例子,华应龙老师。他中师毕业后分配到江苏海安一所乡村小学做体育教师,兼教数学课。他写的有关教学论文多次投稿不能发表,他多次参加的数学教学优质课竞赛没有获奖。也评不上先进或者优秀教师,连自己的数学教学思想也没有平台参与交流。但是,《江苏教育》数学编辑徐正康发现了华应龙数学教学论文里浸透着数学文化底蕴,数学教学教案设计显现出对传统教学方法的挑战和创新。徐编辑发现后又及时推荐给副主编,副主编又发现华应龙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精神,给了他鼓励,并积极向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研讨会推荐华应龙,华应龙得到顺利发展,从乡村到乡镇到县城一路顺风调到北京。今天已是中国小学数学教学的名师。曾为教师提出十条建议,成为“首都基础教育名家”,参加国家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的编写。徐编辑和编辑部领导发现了华应龙,为中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深化改革找到了新的切入点,也使华应龙的教学思想得到了升华。

我想,这就是“发现”的意义。[OT_page]

善于发现,关键在“善于”。雷锋的发言稿被风一吹,陈广生发现了雷锋。华应龙的一篇没有能发表的教学论文,让徐编辑发现了华应龙,这就叫“善于”。人们常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少有。为什么?当今中国社会正处在“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双转型”时期。在这个时期,天下煕煕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一个“利”字,让农村教师队伍出现“35岁现象”,城市“补课”现象屡禁屡补,也让许多“千里马”没有驰骋疆场的机会,难以施展对教育事业的抱负,让本来并不复杂的“素质教育”长时期处在和“应试教育”的争论中(实施素质教育有三项内容:一项是教育体制改革,一项是课程标准〔即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改革,这两项都是党和国家统筹考虑的,非我们教师的能力所及。我们教师能做的是第三项:课堂教学改革),比如洋思中学 “没有一个差生”的校训就体现了素质教育思想,不仅不复杂,而且很简单,就是要让老百姓送进学校的每一个孩子都能有进步,让每一个孩子都想争取进步,一天进步一点点,一个礼拜,一个月,一年、三年、六年、十年累积起来就是大进步,就是人才,就是素质教育。中国早在《1934年淮安新安小学第六年计划大纲》就提出落实“生活教育的五项目标”:①健康的体魄;②科学的头脑;③艺术的兴趣;④生产的技能;⑤自由平等互动的精神。当年中学也有素质教育大纲。其实就在实践素质教育,到今天还在争论,什么原因?教师队伍中的“千里马”没有遇到更多的“伯乐”(更多的教师没有能获取今天这个培训班的信息)。只要我们善于发现,优秀教师就在我们身边,教育的故事就在我们的视线里。比如:我在上海路十字路口擦皮鞋,发现是个11岁学生,我问女孩为什么来擦皮鞋?碰上同学、老师、邻居怎么办?她说:没关系,这里是妈妈擦皮鞋的固定摊位,妈妈身体不好,节假日我就来擦,让妈妈休息。于是,我创作了:擦皮鞋的小女孩。又一次9月1日开学,有个一年级班主任说:很多家长要约定个时间请我吃饭。我问:为什么?她说,这些家长都想自己的孩子在班上当个干部。于是,我创作了:官梦。

发现问题更早,思考问题更深,解决问题更快,产生的效果更好。“先进”不是靠宣传才产生的,是一个人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善于创新、乐于奉献精神的闪现。但“先进”需要社会关怀才能与时俱进,需要宣传才能让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予以弘扬,产生巨大的社会效应。这就是每一个通讯员、作者肩负的责任。[OT_page]

学习什么呢?我们是江西教育通讯员,肯定是要认真研究学习《江西教育》。但是,你要成为一个优秀的通讯员和优秀作者,光学江西教育还不够,还要拓宽知识面,提升教育文化素养。我的体会是:一要学习理论。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了。良莠掺杂的两方文化对我们教育、教学、教师、学生、家长产生了很大影响。但是,十八大明确地提出“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永远坚持: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就要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十八大精神、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教育法规,进一步提升自身理论水平和文化素养、坚定信心、丰富自己的正能量。比如,三中全会《决定》用700多文字讲教育改革,改什么?怎么改?如果你不知道改什么?怎么改?你写什么?怎么写?我作为通讯员学习体会是:思考比金牌更重要,理想比知识更重要,行动比争论更重要,教训比经验更重要。[OT_page]

三是学习先进和写作知识。中国有句古话:文如其人。要做一个优秀的通讯员,首先你必须主动学习先进并与优秀教师同行,使自己也成为优秀教师。你自己都不愿意学先进,做先进,纯粹为了几块钱稿费,那肯定写不出好文章。其次写作知识是关键。我的体会是: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是改出来的。我一生从事教育教学,写了一点小文章,有新闻报道、教学反思、学校管理、读书体会、教育理论、教育文学等多种体裁,并在十多种报、刊、台、网络中发表过。现在又自费办了自己的网站:三、关于热情宣传。我是1991年借到局机关做《江西教育》通讯员工作,二十几年来,一直坚持阅读和宣传《江西教育》,是《江西教育》引领我为农村基础教育改革作出贡献,并获得荣誉。我深有体会,一个通讯员没有热情就容易泄气。一是因为在农村学校里没有设专职通讯员岗位,通常都兼了课甚至兼中层领导职,工作繁忙。二是辛辛苦苦弄一篇稿子,自己认为很满意,投出去以后能不能用,50%的把握都没有。即是很多名家,在成名前,没有遇到伯乐,也会遇到百投不中的情况。比如,日本有位老人梦想用诗歌改变人们的生活,就喜欢写诗,喜欢投稿。但直到99岁生日的时候才出版了她人生第一册处女诗集,怕卖不出去,只印一万册。我们知道,当下诗歌创作和阅读处于低潮,就是专业诗人写的诗,无论包装得多么漂亮,也只能卖出去几千册。没想到,这个老人近于白话的诗集8次加印,销量突破23万册,创造了世界诗歌领域的奇迹。我选一首念给你们听:奉献他人、提升自己。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献出一个通讯员的绵薄之力。

谢谢!

                           通联:13979355618(手机)

                                1393868479(QQ)

上一篇:浅论“很听话就一定是好孩子吗?”
下一篇:德兴一中“练师功,强师能,铸师魂”论坛开讲

分享到:
0
最新资讯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