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安定民生 欢迎支持老方
主页 > 教师培训 >

做一个学习型的老师

发布时间:2017-11-21 18:54   来源:宗廷笔记    作者:方宗廷

杨彩霞:

方老师,新学期又开学了,你想和老师们讲点什么呢?
方宗廷:
好的。我希望大家在从新学期开始做一个学习型的老师

做一个学习型的老师
2010年10月20日于铜矿中学

今天和大家做一个学习《教育规划纲要》的思想交流,主题是:做一个学习型的老师。分两个层次:一是为什么要学习,二是怎样学习。意在抛砖引玉。
一、关于为什么要学习
先听一听我创作的《教师之歌》(音乐起)……再做一个调查:
1、“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八个字是哪位领导人为新中国的青少年题写的?(毛泽东)
2、教师,在古代是个什么职业?(“师”这个职业最初确实是个“官”,是掌管辅导王室、教育贵族子弟及朝仪得失的官。后来衙门的师爷、军中的军师都有这层意思。据史料称从汉明帝开始,老师就不再是朝庭的“官”了,但十分受尊重,排序是天、地、君、亲、师。仅次于父母。
3、文化大革命时期,教师被称为“臭老九”,“老九”是按什么顺序排出来的?(一官、二史、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商、八农、九师)
4、《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是谁写的?(苏霍姆林斯基)
5、什么是诺贝尔奖?(就是以瑞典著名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名字命名的奖。设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5个奖。)
6、谁能说出下面“四大名著”的序码号?①儒林外史②岳飞传③红楼梦④孙子兵法⑤水浒⑥论语⑦三国演义⑧封神榜⑨隋唐英雄传⑩西游记(③红楼梦⑤水浒⑦三国演义⑩西游记)
7、《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多少?(90%)。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毛入学率达到多少?(40%)。主要劳动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多少?(20%)。
8、世界上培养百万富翁(以美元计算)最多的大学是哪所学校?(印度理工学院)
9、改革开放以来,行业由三十六行发展为三千六百个行业,但是只有三个行业有自己的职业节日,是哪三个行业?(护士节、记者节、教师节)
10、谁能说出从2001年启动的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指导性文件序码号是:①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②义务教育法③教育法④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⑤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⑦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⑧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11、请问:政治课是统考科目,毛主席说什么叫政治?(政治就是团结的人越多越好,反对的人越少越好)[Yao_page]
12、“生活即教育”是哪位教育家的教育理念?(陶行知)
13、①你如何看待我国四万亿救市计划?②如果你采访温总理,你将如何提问?③你认为当大法官应具备怎样的素质?④神七发射最关键的两项技术是什么?⑤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什么重大化学发明?⑥奥运期间,北京施行的单双号车辆限行措施能否长期执行下去?为什么?⑦世界第一高楼是位于迪拜的迪拜塔,中国是否需要建造世界第一高楼?为什么?你知道这是哪所大学在09年自主招生中的面试题并刷掉了大部份考生?(清华大学)
14、依据《教育法》的表述,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是什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5、新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几个“具有”?具体目标是几个“改变”?(六个“具有”: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具有社会责任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六个“改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传授知识的倾向……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改变课程评价……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
16、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们常用的一个词是“综合素质”,什么是综合素质?(综合素质是指:人们自身所具有的各种生理的、心理的、外部形态方面以及内部涵养方面比较稳定的特点的总称。包括“七种意识”、“九种能力”:社会公德意识、民主法制意识、社会责任意识、自我管理意识、关心社会意识、团队合作意识、环境保护意识。沟通协调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心理承受能力、适应环境能力、自我评价能力、语言提炼能力、思维概括能力。)
最后一个选择题:(1)什么叫教风?(教风主要是指:教师教育、教学的思想作风。比如,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精通业务、教学态度科学严谨、师德高尚、善于创新等都是教风外在的具体表现)。
(2)什么是校风?(校风是指:学校风气的总称。是全校师生员工思想、意识、情感、意志、行为和共同舆论的综合体现。)
(3)什么是学风?(学风主要是指: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的作风、社会主义道德行为的作风。比如认真学习、虚心求教、勤于思考、大胆质疑、积极探索、改进学法、学习效率等都是学风外在的具体表现)。
现在,我回答“教师为什么要学习”这个问题:
第一,老师的观念要与时俱进就需要学习。比如,教师精神是什么?是蜡烛?一定要先毁灭自己再照亮学生?我不赞成。我倡导的教师精神是“给我一个学生,这个学生就是一个充满智慧的学生。给我一个班的学生,这个班就是一个充满创新意识、竞争意识的班。给我一所学校,这所学校就是一所素质教育示范学校。”所以说,如今的老师光敬业不行,光讲吃苦、讲奉献还不行,还要善于创新。比如“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我们都知道是毛主席鼓励孩子们的。但是,在今天这个时代,老师也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个不喜欢读书和学习的懒洋洋的老师能培养出一个勤奋好学善于思考和创新的学生吗?一个自身心理、身体都不健康、言语粗鲁、行为怪僻、目无法纪的老师能培养出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吗?肯定不能!当然,老师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不是考试成绩,而是要用创新的思维“加大课堂教学的研究,加深对教材先进理念的理解,加强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力争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让学生日有所获,感受到进步、看到希望。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就是无论怎么努力,总看不到希望,看不到希望不如放弃学习。
第二,老师的知识要驾驭孩子就需要学习。眼下的老师只看教科书是不行了。比如,星期一的课堂上,老师的本意是想通过了解学生导入新课,就问:“小敏,星期六在家里干什么?”学生答:“老师好,昨天学钓鱼”。老师问:“那钓了几条鱼?”学生答:“不好意思,本来有10条,跑了一条,9条没有尾,6条没有头,老师你猜是几条?”老师语塞,问同学们,同学们也不知道,课堂大笑。老师下课上网一查,原来是一道难倒清华大学在读研究生的小学一年级暑期作业题。老师这才感觉到,应该向学生学习,买一台点读机,“哪里不会点那里”。还有前面提问题时说到的09年清华大学自主招生刷掉大部份考生的面试题:……都是教科书上没有的,我在南昌和高中老师交流“近三年高考命题思路的变化与我们的教学”这个问题时,老师们普遍感觉到如果和学生一块进考场高考,不一定会比学生考得好。长沙有一个奥数辅导老师连续三年和学生一起参加奥赛,自己两年没有考及格,而辅导的学生却考得很好,拿奖的至少有三人以上。在湖南省重点雅礼中学读书的小卫平时的成绩一般排在前80名,最好的时候进入前20名,只要发挥正常,考个上海复旦或交大应该没有问题。但是他放弃了高考,为什么?因为他从高二开始加入了当地一个培训机构和ACT考试(英语、数学、阅读、科学和写作),在高考前就收到了美国华盛顿、波士顿、爱荷华、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等5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其中爱荷华大学还愿意为他提供16000美元的奖学金及一年的学分减免。仔细想一想,我们的教学、我们的课堂落后了,需要学习。[Yao_page]
第三,教师是一个暂未成熟的职业,而这个职业艺术含量要求高,就需要学习。比如,工程师拿出一个造大桥的方案,一讨论,一看图纸,别人就能掌握。而老师则不同,一个优秀教师把一堂课的优秀教案拿给另一个老师,这个老师一模一样去模仿上课,课还是上不好,也还是成不了优秀老师。所以,需要参加培训,需要学习。
二、关于怎样学习
再讲怎样学习。大家知道,中国教育家顾泠沅研究东方教育十年、外国专家布卢姆研究西方教育四十年,得出的结论几乎一致,那就是人的一生有三个重要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启蒙期,第二个阶段是小学3—5年级,第三个阶段是初中一二年级。详细的证明过程今天就不说了。同样的道理,教师一生的发展也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叫“职初教师”,这个阶段教师的知识主要是原理性知识,只知道一些学科知识和教学方法上的原理,基本上是书本知识。第二个阶段叫“经验教师”,这个阶段的知识叫经验知识。就是进入岗位后不断积累起来的课堂案例和学生个体发展案例知识,当然是积累的案例越多,经验越丰富。第三阶段叫“专家教师”,专家教师除了书本知识、经验知识之外,还具备丰富的策略知识,能够用一般原理分析特殊案例和个别经验。为了叙述方便,我的思考:一是向书本学习,二是向节目主持人学习,三是向成功者学习,四是向社会学习。
关于向书本学习。书是什么?书是没有声音的东西,但它对人类的影响非常深远。书是一种工具,它能在黑暗的日子里鼓励你,使你大胆地步入一个新世界,是你适应这种境界的需要。重要的问题是读什么书呢?当今是知识爆炸时代,人们更习惯于享受报、刊、网络、电视、广播等一些良莠掺杂的、对知识的科学性不承担责任的“快餐文化”。但是,作为引导和指导孩子成长这个特殊职业的老师,应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不仅仅是教学的需要,更是教育的必须。这文化底蕴不是“快餐文化”能孕育出来的。比如,有的老师讲一句话很精彩,很有哲理,讲五分钟就语无伦次了,让人云里雾里不知所云了,为什么?没有文化底蕴!有个班主任,工作很认真,学生很喜欢,成绩也不错,让他写一份经验总结,报上去评先进,一张纸写不满,就是没有东西写,为什么?没有文化底蕴!还有一个省级优秀校长,很敬业、工作很负责,自己所教学科的考试成绩也很好,学校的总成绩也不断提高。领导让他在大会上发言做一个交流,写了几遍又改了几遍,都在500字以内,除去开头、结尾的礼貌用词,只有300字的经验。最后要求放弃发言,为什么?缺少文化底蕴。优秀教师、优秀校长如果不能把经验传承和辐射,只用于评职称加分,那和“普通”区别不大。所以,我建议:
读一读经典的文学作品、哲学著作,可以涵养自己的心灵,丰富自己的智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读一读孔子、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朱永新、李镇西、魏书生……等的教育著作和教育理论,我们教育教学才不致于成为简单机械的重复劳动,有理论的引导,我们教学工作就会更加富有智慧和活力。
读一读优秀的教学案例、教学设计以及教育反思,比如:《接受我的爱——教师如何跟学生说话》、《第56号教室》、《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等,能丰富我们的课堂教学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朱永新就把“应试”比喻束缚教育全面发展的“镣铐”,但就是戴着“镣铐”也要跳出最精彩的“镣铐舞”。这个比喻告诉我们,在应试教育环境里,总是“用一个尺码适应所有的人”,老师根本没有改进教学的真正选择。[Yao_page]
有人说,文科教师能读的书很多,理科教师没有什么书读,这也是一个误区。无论文科还是理科,所有学科其实都是相通的。当前的经济和科技发展速度很快,文科的老师需要了解理科的知识,尤其是最新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向,当你在历史、文学的课堂上就能阐述科学发展的道理。理科的老师读点文史哲类的书,表达能力就强,文章就写得好。这样,即是抽象思维的数学也能做到声情并茂,让学生在抽象思维规划学习过程中也能产生激昂的学习热情,达到“一题多解”、“多解一题”的教学目的。向书本学习的益处远不止这些,有时候一本好书会给一个人带来一个自我发展的机会。比如国家特级教师于永正,就是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才萌生了当一名好老师的愿望,才有教育梦想。到了七十岁了,手上总还是捧着这本书读,还在受这本书影响。在此,为数学老师推荐《我就是数学》、《数学课程标准解读》、《数学史大系》、《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好玩的数学丛书》、《神奇的数字》、《超越性思维》、《从孙子的神机妙算谈起》等数学老师用书。
关于向主持人学习。想一想洋思、杜朗口、天卉……等中学坚持十几年的课堂教学改革,我们的课堂实在古板了一些。以语文课为例,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是会读会写,而实际上从小学到高中,3157个课时,计2104个小时,生命中的每一天都有30分钟在学语文,还不包括到初三、高三占用音体美劳、信息、综合研究课的课时和学生在社会补课的课时,结果硬是把“语文”教偏了,学生不仅字写得难看(武汉科大对大一新生进行汉字书写测试,设优、良、中、合格、不合格评判标准,结果“优10%”,不合格“15%”。),朗读习惯也差,演讲水平也不行,作文能力又上不去,比如09年高考仅广东一个省就有700多名考生作文考“零”分,而考满分的只有17人。其实,学科知识是互通的,语文学不好,势必会影响到其它学科的学习。所以,我建议:向主持人学习探索改革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的路子。
比如:学习水均益的睿智稳重、思虑明达,帮助我们在调控课堂活动时沉着机智,游刃有余。
学习毕福剑幽默风趣、自然平实,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拉近师生距离,使学生乐于学习,使课堂富有生机。
学习李咏的大方潇洒、富有个性,让老师言行更得体,在举手投足之间焕发人格魅力。
学习崔永元的稳健老成,谈吐灰谐,可以使我们的课堂语言朴实流畅,通俗易懂,充满活力。
还可以学习王小丫、张泉灵……等,使老师在课堂上碰到学生非教材内容的提问时处变不惊,做到与学生交谈对答如流,不让学生失望。
当然,学习不是模仿,否则会有东施效颦之嫌。主要是学习他们善于把知识用艺术的语言和行为展示给学生,使学生乐于接受和消化所学的知识;学习他们始终掌握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感觉到课堂时间太短,自己的话还没来得及说,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到了这个阶段的老师,就不再是知识的传播者了,而是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的组织者、点拨者。
关于向成功者学习。传统的教学是一个学科老师担任两个班甚至三个班的同一学科教学任务。评价内容是这一节课上得好不好,比如,教案流程的设计、板书和提问设计、学生回答提问的正确系数,一个课时时间的把握,课堂与课外作业量的合适度。如果我们改一改,看看行不行:以语文学科为例,打破常规,把一个学年或者一个学段的同类知识规划成一个大单元、组织教学。一个班安排两个语文老师,每个老师同时担任四个班的课,一个专门研究和教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包括识字、写字、语法知识、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一个老师专门研究和教阅读与写作,包括古诗文阅读学习,课内外阅读学习。写作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古文译写、应用文、文学创作。一个学期开学前,老师先把一个学期的、也可以是一学年的教材全部看完,把这册教材设计的作文自己先写一遍,然后把教材内容分成大单元,打破教材编排的顺序和一篇课文三个或四个课时完成的顺序,按所教知识的分类设计课时和从事同一内容的知识集中教学。[Yao_page]
校长去听课,不是分析某一节课上得如何,而是就这一个知识单元的课时设计和教学进度、教学目标是不是科学进行评价。如果有这种理念,如果能这样做很有可能使我们走出课改的困境,并提高教学效益。
向成功者学习,还有另一层意义:如何更好地发展自己。比如:李希贵是怎样从农村学校校长成为名师的?除了自身的努力,还有外部因素,那就是碰到《山东教育》杂志社的毕唐书,是这个毕编辑发现李希贵有教育天赋、有敬业精神、有追求、有梦想,还有教育才华,就一直关注追踪指导帮助李希贵,其作用不可估量。还有一个农村青年教师叫陈翔,他的成功是在25岁那年带上《荷塘月色》课件参加“中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获综合一等奖和讲课第一名,《荷塘月色》课堂教学录像带立时被抢购一空,后来北大附中选聘他为副校长,从乡村走进了都市。李希贵和陈翔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只要善于学习、抓住机遇,我们也能成为名师走向成功。
关于向社会学习。社会是个万花筒,美丽的、丑陋的、光明的、黑暗的、进步的、落后的、正直的、腐朽的……应有尽有。我们要向社会学习什么呢?我的学习体会是:
学习弱势者的生存能力。比如,周云莲,沈阳铁西区人,9岁时因病失明,视觉中留下的最后印象是动物园里的大象用鼻子吹口琴。生命中最深的印象是推土机,尽管笨拙,但很有力量。所以,他尽管失去光明,却没有失去生活的勇气,有梦想,音乐梦,文学梦。他常说,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诗人,可以出书,每个人都可以出唱片,我也可以。
1994年长春大学中文系毕业,学了一年按摩;1997年到北京谋生在酒吧翻唱流行歌曲;1999年自己创办了文学刊物《命与门》,开始写诗和和写歌曲;2003年与一家唱片公司签约,录制了第一张专辑《沉默如谜的呼吸》,销售了3000多张。2007年5月发行第二张专辑《中国的孩子》的同时,出版了自己的诗集;2009年4月,和王娟、李志、钟立凤、小娟、苏阳等26位歌手联合录制了26首童谣《红色推土机》专辑,至2010年4月发行这张专辑募集到善款14万元,帮助了322名残障儿童,更为有意义的是为盲童送去了读书机,这个读书机类似一个小型图书馆,中国古典名著,国内外童话故事,科普知识等,盲童看不见,只要一揿机关,就能听到“书”的声音。他说,我做慈善时,心里是愉悦的,就像刚喝完一瓶好洒。周云蓬的故事大家可以自己看,我的体会可以和大家交流:学习周云蓬,我们就能做到既知足,又不知足。知足是指在名利上无贪欲,不知足是指在事业上要有进取心和创造精神。相反,如果我们总是去学习强势者,月薪几十万,别墅好几栋,屁股坐宝马,别说书教不好,恐怕连活下去的勇气也没有了。
学习学生的吃苦精神。比如,我邻居有个孩子,从初一到高三,整整六年,每天早上六点、晚上十二点,看书写作业,老师布置的作业写完了就做书店买来的习题,不用父母管,抽象的数学在她的脑子里就像玩游戏。她最需要的不是服饰和食品,而是草稿纸。本科在大连理工读,研究生在北京读,博士在美国读,学的是应用数学。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刻苦的求学精神。我的体会是:我们的老师如果具备学生的这种吃苦精神,哪里还有提不高的教学质量!
比如我们初一、高一的老师,在进入状态前先做点什么呢?一是把近三年所教学科的中、高考试卷拿来,请学生家长监考,用150分钟的时间老师自己全部做一遍,你就基本上掌握三年时间里教学的重点、难点了。当你到了初二、初三或高二、高三的开学前,坚持用近三年的中考、高考试卷再用同样的150分钟做一遍,你对这一学年教学的难点、重点都基本熟悉了。二是每学年开学前把课程标准再反复读一遍,不妨读出声音来,到了很熟很熟的程度,你就会自觉地与教科书和中、高考试题联系在一起去思考教学、思考学生了。三是每学年开学前再把省教研室分学科进行总结分析高考试卷的教研员请来,就讲当年全省的考生普遍做错并丢了分的题是哪些,为什么?从高一到高三,坚持这样做,你指导学生参加高考,心里就有底了。心里有底气,高考肯定会出现最佳效果,质量就上去了。[Yao_page]
还有一个学生,进贤人,现在江西科技师范学院读书,父母在重庆打工。这个学生在读高中阶段,就开始学习做服装生意,尽管与人合伙没有赚到钱,但没有放弃。到了大学,一边读书完成学业一边继续研究做生意,到2009年,已租用5个店面,专门经营学生体育、学习用品和学生服装,积累资金达20多万,被江西卫视等媒体称为校园里的皮尔·盖茨。我在思考,我们的教育是做什么的?我们培养学生考大学读大学又是做什么的?我的体会是:小孩子不管多么刻苦的读书,都是为了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发展、学会创造。小孩子的这种吃苦精神、竞争能力、经商理念、综合素质,我们老师有吗?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向学生学习呢?
从进贤这个学生的现象,我就联想到另外两个学生,一个是武小锋,门门功课优秀,发展均衡,高考的理科状元,进了北大(医学预防专业)。当年他那个镇上方圆几百里的老百姓都指望他能在国务院工作,上学时送了一程又一程,结果毕业后在多次应聘失败,找不到工作,一直在家务农,串糖葫芦,应该是学历最高的串糖葫芦的农民。还有一个叫陆步轩,门门功课优秀,均衡发展,是当年的文科状元,也是北京大学中文系学生。毕业后多次求职,多次失利,不得不在县城菜市场摆摊卖猪肉,成了中国学历最高的屠户。象这样顶级学校出来的高材生,做着没有多少科技含量的工作,确实是教育资源的最大浪费。我在想:我们作为老师,能不能把复杂的教育简单做,简单的教育认真做,认真的教育重复性做,重复性的教育创新做,突破传统,走出一条新路来?
学习竞争伙伴的强校谋略。06年以来,我们的初中毕业优质生源往外跑,为什么?这是竞争伙伴的一种强校谋略,他们为了占领教育市场,想尽办法在争夺有限的优质学生资源,以达到良性循环的目的。07—08学年,我们的教育管理决策者带着一份外出的优质生源名单到省里去申诉,要求规范。人家一边说“是要规范”,一边说一定要认真办好自己的学校,人家想抢也抢不去。其实是在告诉我们,就是规范了,也还是有竞争。《教育规划纲要》也只强调到2010年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而不是、也不可能全国均衡发展。师大附中原来是面向社会招收少量的插班生。今年秋季规范了,在红谷滩开辟了新校区,新校区专门面向社会招收优质生,而且名正言顺。有人调侃说,近几年来,我们象前面讲的小卫那样的高中生被外国学校在高考前录取的越来越多,所以,放弃国内高考的高中生也越来越多,尤其是在北京。我们能跑到联合国去说,要求相关国家把中国的学生退回来?美国有那么多优秀的大学,每年还是要送一批学生到印度理工学院去,说明印度理工学院竞争力强。再说,优秀的孩子也有选择优质学校享受优质教育的权力。我们不能剥夺孩子们接受优质教育的权力。要紧的是做好我们的本职工作,办好我们自己的学校。我们铜矿中学由于具有企业文化传统,敢于拼搏、善于竞争,自从2007年以来,优秀学生外流逐年减少,现已基本上步入良性循环轨道。2011年全校师生共同努力,力争胜出,就能奠定做强铜矿中学的基础,为扭转德兴教育的被动局面起到促进作用。因此,我建议:能不能考虑与南昌豫章中学或南昌二中结成盟校,就像大学结盟一样,在竞争中学习竞争,重点学习他们强校的谋略,形成强强联合。我们的老师到洋思学习回来,总是在学他们怎么备课、上课、改作业,那肯定学不好。什么是人民满意的学校?我的体会是:不是上面发一块牌子就是好学校,有些学校牌子挂满墙,学生就是往外跑,值得思考。如果象洋思中学那样,县内县外省内省外的学生都来求学了,像我们学校现在这样,优质学生资源不再舍近求远外流了,就是人民满意的优质学校。我们只有向社会学习,才能认识到我们的社会本来就是不完美的,认识到这一点后,就能体会到: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共产主义是美好的,但是在通往共产主义的道路上十二级地震、十二级台风、十二级海啸时有发生,就看谁能闯过去。道理很简单:社会资源是有限的。
作为老师,向社会学习,还要注意社会对教育需求信息的反馈。比如:厦门市公安局翔安分局招聘“洗菜岗位”人员的条件之一是“具有国家承认的本科及以上学历、中文、新闻专业”,在苏州、北京等大城市招聘公厕管理员,报考和录用的大学生是几十比一,国家部委办招聘公务员录用率已经是千里挑一,比古代考状元还难。2009年10月济南市城肥运管处公开招聘5名淘粪工,报名参加考试的大学生近400名,录用的5名淘粪工有两名是学生党员,年龄最小的23岁,都是大学计算机、法学等专业毕业的。通过这些信息的反馈,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竞争是激烈的,社会是有缺陷的,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明白,读书不是为了考试,但考试就是社会竞争的模拟。今天只有好好学习,积极考试,才能提高竞争能力。
各位老师,响鼓不用重锤,快马无须扬鞭。学习、学习、再学习,是教师职业的需要,更是人生自我发展的需要。祝在座的每一位都成为学习型的好教师,并祝全体教师身体健康,工作愉快!
谢谢!


  

上一篇:做创新型的老师
下一篇:建议教师读点书

分享到:
0
最新资讯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