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安定民生 欢迎支持老方
主页 > 校长培训 >

一个成功的校长 就要善于借势 造势 运势

发布时间:2014-11-19 10:05   来源:宗廷笔记    作者:方宗廷

杨彩霞:

方老师,《一个成功的校长  就要善于借势  造势  运势》,是您在江西省教育干部培训中心为全省农村中学校长做的演讲,能不能为《德兴在线》“校长培训"再讲一讲?

方宗廷:

好的。《德兴在线》“校长培训"是教育创新的平台:

一个成功的校长  就要善于借势  造势  运势

江西省第15期农村初中正职校长培训班(演讲)

2008年5月16日  南昌

 

 

各位校长、各位教授、各位领导:

今天我与大家共同探讨交流的题目是《农村中小学新课程改革的思考》,思考起始于2001年9月1日,文字汇编完成于2007年9月1日,共思考的问题有十个:

一、新课程改革新在哪里?(新进程、新设置、新教材、新教法、新中考)

二、新课程改革为我们农村中小学带来哪些新问题?(观念、师资、培训、课程、设备、评价、形式、教研)

三、新课程改革等于素质教育吗?

四、新课程改革我们农村中小学行吗?

五、新课程改革会成功吗?

六、高考改革三十年为基础教育新课改带来哪些启示?

七、新课程背景下农村中小学教师怎么当?(不赞成象“蜡烛”,先毁灭自己后照亮别人,赞成老师与学生共同追求幸福和光明;不赞成三尺讲台一桶水,只有付出没有收入,赞成溶入社会,终身学习,我为人师,人为我师;不赞成为了工作,不顾身体和家人,赞成健康生活快乐 

工作,做疼爱孩子孝敬父母的楷模。)

八、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农村中小学校长怎么当?

九、一所农村平民示范学校?

十、一个好局长就是一方好教育。还有:《农村教师夜话》、《农村家庭教育365个故事》、“给农村中学生的信”、“新课改背景下农村中小学校长培训、考核、聘任、交流、晋级、待遇等管理办法的建议”、“新课改背景下县区教育局长的培训、任期内目标设定、就职承诺、考核奖励办法的建议”。根据“中心”的安排,我就讲“新课改背景下农村中小学校长怎么当?”八个问题中的最后一个问题:一个成功的校长,要善于“借势、造势、运势。”本意是想讲清楚:

1、新课改背景下,为什么选择校长这个岗位?

2、新课改背景下,学校的概念是什么?

3、新课改背景下,校长的概念是什么?

4、新课改背景下,农民需要什么样的教育?

5、新课改背景下,农村中学生在想什么?

6、长期以来,我们农村中小学给了学生什么?

7、新课改背景下,基础教育最重要的功能是什么?

8、什么是“成功”?

9、设定“成功”的最低目标和最高目标意义是什么?

10、如何借势、造势、运势使自己获取成功?

以上10点纯属个人的学习体会和生活、工作知识积累,如果讲得不好,权当引玉之砖,请予原谅的同时,表示歉意。如果感兴趣,学习结束后可以继续交流、探讨。

各位校长,我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如果我们面对人生道路的第一次选择,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很大的程度上是为了生存、生活,那 

么,今天我们选择“校长”这个职业,就是为了事业,为了教育事业,同时也为了个人的事业。所谓“个人的事业”就是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就是要借“校长”这个平台,进行人格魅力、组织能力、学习能力、社交能力、管理能力的展示,从而体现人生的价值。(这个平台很重要,要珍惜这个平台。著名的美国小提琴演奏家乔舒亚·贝尔做过实验:他让自己化妆成街头艺人,以地铁过道为平台,手里拿着几百万美元的珍贵名琴,满怀激情地演奏,演到高音时,身体弯成了弓形,乐声灌满了整个地铁,行人却熟视无睹,无人赏识。一个小时里面有1000多人走过只收到32美元。当他在交响音乐厅进行演奏,整个大厅座无虚席,一场演出几十万的票房收入。这就是平台的功能。)所谓“教育事业”。你把一所学校办好了,你就直接地推进了学校所在的地域范围内的文化建设、文明建设和潜意识地推进了当地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和谐发展。你的事业就取得小有成功。如果你的学校办的很好(一生能办好一所学校就是对社会的重要贡献),在一个县域内、一个设区市的市域内,甚至全省、全国范围内产生“示范学校”的效应,那么,你的事业就非常成功,你的人生将非常精彩,因为你通过事业实现了自己追求的目标和体现了人生价值。如果我对“校长”这个职业的理解能得到共鸣,接下来我们来讨论第二个问题:

在农村中小学,校长是什么?

先来理解学校是什么?学校,《词典》里表达的是“专门传授知识或技能来培养人才的教育机构。”其实,按照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今天的学校教育已经超出“专门传授知识”的范畴,更主要的是通过传播知识的途径弘扬文化,传播思想、传播精神。这个问题暂且不去研究。再来看看在农村中小学校,校长是什么?在农村中小学的责任学区范围里,有村长、有乡长;在县城所在地有局长、有县长,他们都是老百姓 

说的“官”,都有生产权、经营权,对人和财富的支配权,行政权。两个文明的程度越高,“官”就越好做,“官”越好做,竞争也就越激烈。而我们校长却正好相反:一不是“官”,即使是参照股级、科级设置校长岗位,但决不是“官”。二是没有行政权,只有执行权(执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地方政府、党团组织的文件),最根本的是两个文明程度越高,人民群众对学校教育、对校长的期望越大,要求越多,校长的责任就越重。所以,从区域性的社会结构讲,校长是只有责任和义务的“教育机构”的执行人。从学校内部讲,校长依然是一个老师,是一个比一般的老师要承担更多的责任,要尽更多的义务,要担更大的风险的老师。所以,一个校长要想取得成功,必须要比做“官”的付出上十倍、上百倍的努力。这是我对“校长”的认识,如果能引起共鸣,那么,我们共同来讨论第三个问题:

现在农村的老百姓(也就是人民群众)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现在的中学生在想什么?我们的学校教育给了学生什么?只有把这个问题弄清楚,当校长的才能确定自己的工作目标,只有目标正确,并一直朝着目标坚持不懈地努力,我们才有希望取得成功,才能体现我们校长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即是因为天时、地利的原因,没有获取梦想中的成功,我们也不会因此而悔恨。

那么我们农村的人民群众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呢?请问有哪位校长曾经思考过,或者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我把我思考和调查后的答案告诉你,看看我们能不能成为探索深化农村教育改革新路子领域的伴侣。

从经济发展的战略上看,我们省属于中部地区。我省农村农民对教育的需求与沿边沿海的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还是有区别的。先来回顾一下: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尤其是以阶段斗争为纲的岁月里,我国处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农村的老百姓对教育 

的需求只是多识些字,能够在生产队里当个记工分的、在大队里当个会计的就很满足了。所以,在那个年代十分重视珠算教学。并不是农民不懂教育,而是当时的社会环境,要想在公社里当一个文书一类的干部,在供销社、粮站谋取一个工作职位有很多政治制度上的限制。当一个大队长、公社社长不一定要求能认很多字、读多少书。有一则笑话:有一个生产队的一头耕牛老了、病了,生产队长想把这头牛杀掉,因为活的杀了,牛肉会好卖一些,价格会高一些。但是,耕牛在当时是最最重要的生产工具,偷生产队的耕牛罪就是破坏抓革命促生产的罪,要判很重的刑。县政府规定,杀一头耕牛必须要报人民公社社长同意后由县长批准。县长在这份申请书上一口气批了12个字,而且没有标点和行距,一个字紧接一个字:“同意杀×××(县长名字)×年×月×日”,因为这个县长是经过长征的老同志,没有读书不识字,但为人爽快,说话做事都讲究“快”。就这样给读过书识字的人留下一个不敢笑的“笑话”。所以,当时农村农民对儿女读书的要求不高,对学校教育要求也不高,在农村学校,小学毕业生当小学老师,初中毕业生当初中老师是很正常很普遍的。老师好当,校长也不难当。

1979年恢复高考后,农村农民一是受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的影响,二是通过中考、高考进入大中专院校,出来后就能当干部,能改变孩子的命运,能提高家庭在村里、乡里的知名度,孩子考上一个好的学校,村里、乡里都会来贺喜,甚至发奖金,比去当兵更能露脸。所以,农村的农民对学校教育、对校长的要求就是“教学质量”。所谓的教学质量就是中考、高考的升学率。每到七月、八月,升学率高的学校校长很自豪,到学生家里喝酒是少不了的,评先进校长也是少不了的,因为校长让农村学生家长得到了满足。当然,中考、高考升学率不高的校长,也是很受气的。

 

时间延续到2000年,我国大中专院校从1996年开始试行的招生就业机制的改革基本上成功,原则上国家不再承担就读大中专院校学生的费用,学生毕业后国家不再包分配,这项政策简称为“两包”(包读书、包分配)改为“两自”(自己掏钱读大学、自主择业),而且大中专院校的高收费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了农村中小学的收费,在一些地方出现了“乱收费”现象。更为严重的是市场经济出现的用人机制,让一些大中专院校不断地调整专业设制,导致一部份没有应对市场变化思想准备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在一年、二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找不到工作,新闻媒体又不断炒作北京大学毕业生在农贸集市卖猪肉、在闹市擦皮鞋补皮鞋,去年还有清华大学的研究生找不到如意的工作在福建跳楼自杀的报道(还有:现在读中专几乎没有分数线控制,大学现出了二本、三本、四等等等)。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我国思想最朴素纯洁的农民、最讲现实利益的农民对农村学校教育的需求、对农村学校校长的要求也有了新的变化:一部份先富起来的农民需要优质学校,需要小孩子考上好的大学;一部份刚刚解决温饱的农民和长年在外面打工并赚钱的青年农民对学校教育的需求,对农村学校校长的要求不再那么奢望,要求自己的孩子通过学校教育能有一个健康的体魄,能有掌握像电脑这样的一技之长,能具有适应市场变化的生存能力(时髦用语叫创业创新精神),能认识一批同学方便将来在社会上多一条获取帮助的力量渠道。在调查过程中,农民的语言比这样还要朴实。同时,农村中小学校长还要面临两个大问题,一是高傲、怕吃苦、图享受、缺乏独立生存生活能力的独生子女教育问题;一个是固执、孤僻、缺乏集体荣誉感和亲情的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这样,我们农村中小学的校长责任更重了,必需站在比升学更高的层面上思考办学的目标。现在又提倡办人民满意的学校,我们的办学目标必须满足两个百姓群体的需求。我们的校长即使有了美好的愿望,制 

定了科学的目标,是不是就能取得成功呢?这就要问一问我们必须面对的学生,这就好比有了一艘船,满足了我们过河的愿望,但还要看水势看风向。那么,就必须了解我们教育的对象能不能帮助我们达到设定的教育目标,请问你们是否知道:

我们的农村中学生现在想什么?

我在来到这里以前,选择了城市和农村、高中和初中5所学校的500名中学生做了一个“中学生在想什么”的调查,现在把调查结果告诉大家:接受问卷(65个问题)调查的500名中学生:

一、自认为有理想的480人,占96%。但是,当问及理想是什么时,答卷率很低:

1、想在家乡搞种植业、养殖业的4人,占0.8%;2、想在村里乡里搞企业的3人,占0.6%;3、想出外面去打工的20人,占4%;4、想开公司当老板的99人,占19.8%;5、愿意先上大学的132人,占26.4%;6、想当老师的22人,占4.4%;7、想当医生的28人,占5.6%;8、想当科学家48人,占9.6%;9、想当文学家的22人,占4.4%;10、想当艺术家的59人,占11.8%;11、想当解放军的40人,占8%;12、想出去打工的初中19人,占1.8%,高中27人,占5.4%。

二、当回答读书的目的是什么时:

1、爸爸妈妈要我读书19人,占3.8%;2、我自己想读书27人,占5.4%;3、读书就是为了考大学37人,占7.4%;4、我读书没有什么目的15人,占3%;5、读书是为了实现自己梦想367人,占73.4% 。

农村的老百姓需要什么样的学校教育,农村学生需要接受什么样的学校教育,我们要做到心中有数。还有一个问题也必须问一问自己:

长时期以来,农村中小学教育给了学生什么?

我们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历时12年的万里“长征” (有 

少数同学甚至13、14年),学生在学校里得到什么呢?得到的唯有“分数”,家长关心的是分数,老师需要的是分数。学生、老师、家长共同总结学校教育的管理经验,就是“考试+分数”。读书的目的是“考试”,考试的目标是“分数”。因此,社会上流传“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的打油诗,就是对农村中小学教育的注解。当然,从隋朝开始沿袭至今有1300多年历史的“考试”制度本身并没有什么错,不管是用“5分制”或“百分制”、新课程倡导的“等级制”来为“考试”的结果设定一个标准,都没有错,我在《思考》一书的“新课改等于素质教育吗?”已经解释了“考试”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我还为中学毕业生写了一首考试歌:

我们读书不是为了考试

我们读书不能没有考试

考吧 考吧 考出人生的精彩

考吧 考吧 考出梦想的未来

亲爱的爸爸妈妈  敬爱的好老师

我们在生活的旅途上 每天都面对考试

考吧 考吧 考出人生的精彩

考吧 考吧 考出梦想的未来

但是,我们不能让学生在学校里只懂得考试,只得到“分数”,我们不能让老师只传授给学生“应对考试的经验”和“不管三七二十一,分数就要拿第一”的读书目标。新课程改革后,每当“思考”到这里,就联想到一位伟人的话:“我们最大的失误是教育。”基础教育最重要的功能是什么?是为孩子将来生存的技能做必要的铺垫,而不是让他们从小在考场上争夺,积累考试的经验。我们生活在有5000多年历史的文明大国,先人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老子、庄子、孔子、孙子……勤劳、勤俭、勤奋、自信……文明、礼貌、孝敬、情爱……四大发明、四大名著……诗词歌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崇尚科学、热爱生活……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等等,学生如果在得到“分数”的同时也能从学校教育中得到了做人应有的品德、生活应有的勇气、处世应有的谋略,在学习上至少不会为了作文拿高分去“抄、背、捏、编、造”而出卖自己的灵魂吧?在精神上至少不会因为考不上好大学而自杀,不会因为一时找不到好工作而跳楼吧?在品德上至少不会连母亲也敢动刀吧?

各位校长,“知已知彼,百战不殆。”这是经典的军事术语,已被商业、企业、经济、政治各个领域广泛运用。为了我们校长未来的成功,为了培养出勇于在激烈竞争中追求幸福的学生,我们不妨也借一借这句军事术语的“光”:当我们已经知道教育市场需要什么,农村的老百姓对教育渴望什么,学生缺什么之后,就要设定我们工作的最低目标和最高目标。为什么要设定两个目标呢?设定最低目标是为了不失去机会,设定最高目标是为了一生不会后悔。这样,就为我们的成功之路铺好了路轨。有了正确的方向和明确的目标,就要坚定信念,不懈追求。接下来,我们就来讨论第四个问题:

如何“借势、造势、运势”做一个事半功倍而成功的校长?

首先,我们来讨论什么叫成功?我认为成功的校长与优秀的校长是有区别的。每年评“优秀校长”是有指标的,领导在会上一句话帮你认可就行,甚至会出现县级的“优秀校长”给你,市级的就给他吧!去年的“优秀校长”已经给了他,今年就给你吧!我记得有一个服从组织安排,一年、二年就换一所学校,工作任劳任怨,当校长始终上一门主课,教学成绩在本学校一直领先的优秀校长,让他在大会上发言,要先写材料,写了一次,改了一次,就500个字(每天早上7:00点准时到学校 

校长的岗位上履行职责,一直到晚上10:00时离校,几乎是一篇日记),他说实在没有东西写,没有东西讲,他要求放弃发言。所以,当我们翻开全国近百家教育报刊杂志的时候,每天都能发现一大批“优秀”校长活跃在封面上和文字中。当我们仔细去阅读的时候,却感觉到好像在哪里见过,都差不多。而成功的校长就不是这样的,你可能没有评上“优秀校长”,但是你管理的学校由普普通通无人知晓到特色鲜明引人关注;你管理的学校由杂乱无章到规范有序再到养成行为习惯不需要规章;教学质量由弱到强,社会影响由小到大,学生家长原来都想把孩子转到外面去读书到外面的学生要求转到你管理的学校来读书,这个时候,你就会感觉到“我成功了。”你的同学和朋友,你的学生和家长,你的老师和上级也会感觉到:你真的成功了。

成功是什么?是最高目标的实现,是一种感觉,是一种境界。毛主席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他从来就不需要别人的表扬和奖励,就是为了追求奋斗的最高目标。

下面,介绍几位我熟悉的原来默默无名的校长因善于借势发展自己、做强自己的农村校长:

危文,在农村和城市、高中和初中都当过校长,后来在城市初中校长的岗位上借推进新课改的机遇,创造和谐校园取得初步成功。办出了“人民群众满意学校”。已在新华网、中国影响力传媒网、《影响力人物》、《中国农村教育》亮相。

胡宜光,是“人民群众满意学校”的小学校长,借2007年初国家13个部委关注留守儿童教育的契机,以留守儿童管理工作为切入口,加强教学管理,受到党政、教育部门、关工委、共青团、妇联的重视,引起地方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教育报、人民日报的关注和报道。目前已成为设区市留守儿童管理工作的特色学校。

 

游国宾,上任伊始,以创学校特色为切入口,加强学校管理,是全国十三家挂牌的家庭教育指导实验基地之一的农村九年义务教育一贯制学校校长,引起教育部门的关注,应邀参加2007年“中国陶研会”,并做专题发言。在《中国教师报》、《中国农村教育》、全国首届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论坛网站上有他的录影。

龙剑萍,上任伊始,借落实和加强德育工作的契机,以科研为切入口,现在是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挂牌并直接指导的“十一五规划”课题农村小学学科德育研究实验学校校长,一旦研究成果能在全国推广,便是成功。

邱桂周,江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实验学校、省厅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小学艺术)实验基地、省中小学艺术教育示范学校、省德育示范学校、人民群众满意学校校长。(5月3日)江西卫视明星面对面栏目特邀嘉宾。

现在,我们来讨论:

怎么“借势、造势、运势”?

“势”是什么?“势”就是力量。

各位校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时候光靠自身的力量,难免会因势单力薄而遭到失败,如果能够借助自身以外的力量,就可以“以四两拨千斤”,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成功。没有任何一个成功者:如军事家、政治家、企业家等是靠一个人的力量去实现目标的。要说善于“借势、造势、运势”,而达到成功,古今中外,最成功的是毛主席,最鲜明的特点是善于组织(也算借势吧)农民、工人、士兵、学生运动。(你们比我更懂吧?湖南农民运动、江西秋收起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土地革命、乃至晚年“文化革命”,借的就是马克思、列宁的“势”,创建自己的毛泽东思想,树立中国在世界的地位,发展和扩大社会主义阵营。

 

66-68年,11次登上天安门城楼接见上百万的学生(当时称红卫兵)试问: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还有谁能与之相比?)我们不能跟伟人相提并论,但遵循“三人同行必有我师”的古训、学习毛泽东思想,应该是很有现实意义的。我写《安全歌》就受到启发:先借中小学安全教育是重中之重的“势”,创作了《安全歌》并在学校传唱,看反响如何?紧接着在《中国少年报》、《中国农村教育》、新华网、和谐校园网等多家媒体发表予以造势,并制成TV。继而4月下旬在全国中小学安全教育和管理年会上争取机会播放,5月7日-11日中国教育电视台“安全现场”栏目组专程到德兴采访《安全歌》歌作者并制成22分钟专题,拟在全国安全教育宣传月(6月)在中国教育电视台播出。也算运势成功吧!还是先说“借势”:

一借人势,就是借助人脉关系。我们从一个普通的老师成长为一个“指导老师工作、引导学生学习、调度学校财物、处理学校内政外交、担负学校发展责任”的校长,有自身的必备素质,更重要的是借助了人脉关势。纵使你“才高八斗,满腹经纶,有为农村教育作奉献的抱负,有治理学校的良才”,没有人发现你、举荐你,虽不至于像韩信跨下受辱,却也是“夜夜有梦终是梦”。所以,上任伊始借用推荐你这个人的力量和智慧就显得十分重要,尤其是接手一所关系理不顺,管理比较乱的学校。要取得成功:“第一步设定目标展示才华,第二步实施计划借用人势,第三步实现目标努力造势,第四步获取成功精心运势。”我讲一个故事:有一位书商手头积压了一批书卖不出去,卖不出去就是亏本。这位书商想了一个点子,给总统送去一本,并诚恳地征求总统的意见。总统翻了一下目录,随便说了一句:“这书不错。”出版商如获重宝,把“这书不错”四个字印在封面上,大加宣传说“现有总统最喜爱的书出售,”这本书被抢购一空。不久,这个出版商又印了本书,又去给总统送一本并征求意 

见,总统有了上次的教训,想奚落出版商一番,只看了封面便说:“这书槽透了。”出版商这回做宣传的用词是“现有总统讨厌的书出售”,人们出于好奇,又争相抢购,很快就卖光了。第三次出版商又去找总统,总统有了前两次的教训,这次对出版商不理不睬,不说一句话,看出版商还怎么宣传。出版商这次的宣传词是“现有令总统难以下结论的书,欲购从速。”成功的书商每次都把书全部卖出去了。这个故事借着有巨大影响力的总统“评价”的势,使自己成功,我们能不能从中受到一点“启示”呢?

二借“形势”,就是借上面在新时期要抓的重点工作的政策。一所农村学校,困难很多,硬件的、软件的、人(老师)的、财(经费)的,如果要等这些困难都解决了再去做事,恐怕当校长的已经不再是你。怎么办?就要选择切入点,借用“形势”(就是上面的政策),做一件或两件见效快、能改变和树立学校的形象、领导又很满意、能鼓舞士气的工作。因此,如游国宾校长就比较好地借用2006年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和2005年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的形势,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为切入点,加强学校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现在,使原来转到外地去就读的学生都返回学校就读,学生越来越多,各级领导对学校的关注也越来越多,各层次教育部门领导还为这所学校专门题了词,新学期面临着“校舍不够用”的困难。

再说“造势”:

“造势”,用农村里的通俗语言表达,就是“趁热打铁、逼其成形”。当我们走出第一步时,就要预见未来的成功。首先利用学生家长造势。要让每一个学生、学生家长都知道,学校里已经发生看得见的变化,我们的学校已经受到上级关注、重视、表扬、表彰的变化,并且正在发生 

新的变化,将来肯定会变得越来越好,会让大家满意。要在这个时候展示出学校发展的最高目标,要借学生和家长的“就近上学、上好学、上优质学校”心理,扩大学校在社会上的影响。大家要记住:有“100个人说你好,不好也好”。这句话是有三分道理的。

其次,恰到好处地利用媒体造势,把学校里学生的活动和活动中取得的成绩,老师的教改活动和活动中取得的成绩,学生家长尊师重教活动和活动中生动的事迹,通过媒体向社会展示一下,满足人们对荣誉追求的心理,也是“造势”的重要形式。

第三,让领导帮助造势。学校再穷也要买一部数码相机,诚心接待各个层次到学校来了解情况的领导。汇报工作不要随意,要认真。语言要精炼,文字要简单,要图文并茂,要吸引领导下次再来。领导下次再来时最好能发现你为他上次来指导工作时保留了的资料,让领导感觉到你“设定目标很大气,追求目标很细致”,领导在会上讲一次足以使你和全校老师感动,如果每次大会都讲,还鼓励大家向你学习,这就等于在你走向成功的路上铺上了红地毯。

造势是阶段性工作总结,造势是自我加压,造势是对学校实现最高目标,校长实现成功的承诺。如果不善于造势,得不到鼓励和支持,工作热情就会消退,很容易前功尽弃。

最后讲“运势”:

“运势”是在走好第一步,完成第二步,决胜第三步的策略。要充分运用有利于学校发展的人气、有利于自我发展的才气,与一个县、一个市、一个甚至更大范围内的特色鲜明的学校结盟联姻,相互学习、共同发展。要善于抓住一切有利于自己学校实现最高目标的学习交流机会,推销自己——实事求是,学习他人——谦虚诚恳,为实现最高目标做好自己想做的事,该做的事。有志者事竟成,一所成功的学校,必有一位 

成功的校长。

祝每一位校长都取得成功!

谢谢!

衷心的感谢!

 

2008年5月16日

自  我  介  绍

 

  我这一生只呆了两个地方:学校和教育局,在人生舞台上扮演了两个角色:老师和公务员。戴过两顶红“帽子”:校长和科长。我的长处是:

“三个有”:

对工作、对管理、对生活有三个理念:

①工作理念:只要发现有1%的希望,就要尽99%的努力。

②管理理念:服务、指导、规范、提高、创特色。

③生活理念:

人都有长处、要相互学习,

人都有短处、要相互包容

人都有难处、要相互帮助

人都有错处、要相互理解

我的短处是:

“三个没有”

①没有显赫的门庭和权贵家族,祖祖辈辈日出下地去,月出归茅屋,从事农桑,一切凭自身的努力和命运的巧合。

②没有正规院校的学历,一生中在县、市、国家级上十种报、刊、 

广播、电视、网络上发表的新闻、学术论文和文艺作品、以及还没有发表的农村中小学新课程改革的思考系列“给农村中学生的信”、“教师夜话”、“农村家庭教育365个故事”的形成,一切凭自身的努力和命运的巧合。

③ 没有令人羡慕的政治资本如乡长、局长的,但江西日报、人民日报对本人管理的一所农村学校的宣传以及原上饶地委、行署对学校的表彰,原县长、书记为学校的题字和赋诗,后来在教育局公务员岗位上,自己设计策划,形成文件后,自己又组织实施的“留守儿童工作”。坚持十一年的“城乡学校结对帮扶改造薄弱学校工作”、自主创新并落实的“农村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制度”、“农村中小学教导处规范建设制度”、“普九控掇七项制度”等项工作在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农村教育》、中国教育报、人民日报报道后,比如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工作就两次受到全国妇联、教育部的表彰,一切都是在实践“借势、造势、运势”工作理念的前提下,尽自身的努力和碰上良好的机遇。

上一篇:实践科学发展观 实验学校怎么办?
下一篇:校长要学习教育法规

分享到:
0
最新资讯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