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安定民生 欢迎支持老方
主页 > 家教指导 >

考试招生制度为什么改革?

发布时间:2014-12-24 18:18   来源:宗廷笔记    作者:方宗廷

考试招生制度为什么改革?
——改什么?怎么改?
方 宗 庭
2014年12月13日
 
各位领导:
2014年9月国务院35号文件《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出台。
《意见》出台后,社会极度关注中国这个“考试大国”的改革:人民日报评论,高考的改革,一直是在公平与科学之间做艰难的平衡,是在做一道难解的改革试题。千呼万唤,以高考改革为核心的招生考试改革方案正式出台了。中央决策高考问题,正显示出这一改革之重要与重大。
重庆晨报评论,国家关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昨日正式发布,是恢复高考以来最为全面和系统的一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是中央部署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之一。并针对高考改革的艰难评论说,不怕不完美只怕没行动,宁做愚公钉钉子,不做叶公撂挑子。
中国青年报评论,从长期来看,《实施意见》第一次明确了教育改革的终极目标,即把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而将教育拉回到正常的轨道上来……
加拿大《星岛日报》评论,这是高考以来最为全面和系统的一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并猜测其目的是探索招生录取与高中学习相关的办法,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
新加坡《联合早报》评论,《实施意见》欲发挥高考“指挥棒”的正确导向作用,增加学生的选择机会,分散学生的应试压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高校科学选才。
英国广播公司评论,这个高考改革方案,能够承载起公众对于高考的诸多公平期待……此举有望改变“一考定终身”的现状,而限制乱加分机制,还可以打击乱扣分的造假现象。
英国路透社刊印了《实施意见》全文,称《意见》标志着国家层面的高考考试制度改革的“靴子”即将落地。
法国国际广播公司评论,《实施意见》主要侧重在“公平”,这次高考改革紧扣了公平。
美国《纽约时报》评论,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并通过严格考试录取学生升入大学的中国教育系统,成就了不少“学霸”的神话,中国学生在国际性的考试中总能获得一流表现就是一大例子。如今,在此基础上进行的高考改革,将树立一种教育公平的典范。
《实施意见》出台后为什么会引起中外如此热烈的反响?在此,我们从三个方面来分析:一是为什么要改革,二是改什么,三是怎么改?
一、为什么改?
首先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考虑,迫切需要改。比如,我们的高考制度规定:农民工子女在异地读书,必须回户籍所在地考。横峰有一对年轻夫妇长期在浙江打工,孩子也在浙江从小学读到初二年级了,今年要转回横峰老家读初三,因为初三在横峰毕业才能在横峰读高中,三年后考大学。为什么初二就提前转回横峰呢?因为浙江、江西教材是不一样的版本。小孩在浙江读书成绩很好,就想转入横峰质量好一些的二中或者钟山学校,但是通过年前年后长时间的努力,两所学校一直没有接受。小孩子很自卑,就跳河自杀了。妈妈很悲伤,不能为儿子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也跳河自杀了。母子同时因为“转学”又因为“高考”的原因而结束了生命。
其次,从国家和社会需要创新人才、杰出人才培养考虑,也是迫切需要改革。一千多年来,由于更朝换代,99%的旧制度都被更新或取消,唯有考试制度一直沿袭下来,而且历朝历代的最高统治者→皇帝,都十分重视,形成中国教育文化。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同样十分重视考试制度,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高考成了“国考”,党、政、警、民乃至全社会都在关注和参与高考,考试成为社会竞争公平公正的象征,考试为社会发展选拔了大批人才,这么优秀的制度现在为什么要改革呢?
我的理解是:社会发展需要考试制度进行改革。我国社会正处在“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起步阶段,需要培养一代懂未来经济、懂创新型社会管理、开拓进取能力强的综合素质高的国民。而绵延了1300多年的传统考试制度制约了教育深化改革。借鉴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经验,都是“发展经济、教育先行”,教育引领经济发展。而我们的现实是经济发展排序登上世界第二的位置,而我们的教育制造的上千个县、市、省综合高考成绩、学科单科高考成绩的“状元”,至今还没有发现“状元”在经济、科技领域有做出特殊贡献的,有的甚至在做着与他们当年初、高中未毕业的同学同样的简单而没有科技含量的劳动,比如辽宁有个当年的高考状元北大毕业回家串糖葫芦,江西省有个当年高考状元北大毕业后回家学做油漆……我不是说普通劳动者就不是人才,我想表达的意思是,既然天赋那么好,学习那么努力,成绩那么优秀,父母和国家舍得花那么大本钱培养,“状元”成为经济、科技领域“杰出人才”的概率就更高,结果却事与愿违。也因此, “我们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钱学森的一句话赢得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引起全社会对教育的深刻反思。
    通过反思,人们发现:①建国后由于教育资源匮乏,我们的教育是选拔教育。现在基础教育是义务教育,大学教育正在走向大众化教育,时代变了。②我们的教育考试选拔机制总是以各学科成绩累计分为唯一标准选拔学生进入更高一级学校。这就引导老师和学生、学生家长把“考分”作为读书的唯一目标,产生了“死读书,读死书”的学习方法,学习成绩上去了,思考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兴趣学科研究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下降了。③我们的考试招生制度传递给孩子和家长的观点是“一考定终生”、“一分决胜负”。这就引导学生、家长、老师、地方官员想方设法去走一条违反道德底线的捷径:考试作弊。只要不被发现,偷看抄袭的“分”也是能改变命运的有效“分”,“分数”上去了,学生、家长、老师、地方官员各取其利。从长远的国家利益看,我们忽视了这个孩子道德在下滑,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刻苦性在弱化。尽管现代化考试管理很严谨,手机信息屏闭,考生进场仪器扫描,考场安装摄像头,场内场外增加监考人员,省和国家考试院全程监视监控等等。但每年高考都有严重违纪的个体和群体被曝光,作弊的方法科技含量之高让人惊讶。④我们的考试招生制度注重主学科知识的积累,这就给老师、学生、家长传递了一个错误的信息:品德、科学、体能、技能等方面的知识是无关紧要的。“高分低能”就是这样来的。我们本科毕业生、硕士生走进社会找不到工作,跳楼自杀的(清华化学研究生在福建宾馆),气死父亲(湖北)的、继续“啃老”的、出家信佛的、无所事事去传销去犯罪……的都有,实际上是自己对社会期望值过高,对自身知识价值期望过高而适应社会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太弱。
这样的考试制度在农业社会、传统社会是先进的,在既需要“杰出人才”又需要通用技术人才组合的知识社会和未来的工业社会、现代社会是不适应的。因此,考试招生制度需要改革。
再次,面对就业国际化,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发展趋势,我们的教育迫切需要加快步伐改革。以美国为例。美国拥有世界一流的教育制度,成为不少国家人才留学深造的首选地,科技发明走在世界前列。21世纪诺贝尔奖得主中有三分之一为美国人……关于美国教育的成功,已经被大多的事实和数据所证明。
但是,美国的历任总统并不是这样认为的,他们时刻都认识到:在就业国际化,国际竞争更加激烈的情势下,美国的教育已经“从领跑者变成了落后者”。当今奥巴马政府是这样认识美国教育的:
在27个工业化国家中,美国学生数学排名第25位,自然科学第17位,阅读第14位。高中毕业率已经从首位下滑到第22位。学生本科学业完成率在(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中由1995年位列前五下滑至第14位。[OT_page]
美国孩子的生活条件比日本、新西兰、韩国更好,孩子的父母受教育的条件、学历比他们更好更高,可是孩子们的数学成绩在世界各国同等境况的同龄人中,排第18位,远低于新西兰、比利时、法国、韩国等国家富裕家庭的学生。说明贫富跟学生成绩没有关系,所以奥巴马政府大力支持美国教育设立“共同核心标准”。
二、改什么?
简单地说就是一句话:高考迎来自选时代,综合素质列入参考。
如何录取?高校招生录取标准由原来的“年度高考成绩(分教)为标准”改为“统一高考成绩+自选三门学业考试成绩+素质教育档案做参考”。录取的方法由原来的“提前批→重点批→一本批→二本批→三本批→专科“改为”学生自选两所大学填报志愿,符合招生学校当年招生条件的就可以录取”,取消了批次录取。自选三门科目学业考试成绩用“合格”和“不合格”两个等级表示,只要“合格”就行。
1、高中将不分文理科  高考计分3+3
本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在考试科目设置方面明确规定,高中将不再分文理科,高考总成绩改由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是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的成绩,每科150分的分值不变。其中,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可选其一计入总分。
另一部分是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这其中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14个科目,而每门都已经“学完即考”、“一门一清”,在高考中就不必重新再考。考生在报考时,只需根据报考高校提前发布的招生报考要求和自身特长,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科中自主选择3个科目的成绩,计入高考总分。
本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同时对招生录取机制进行了重大改革,探索基于统一高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2014年,上海市、浙江省两地分别出台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从2014年秋季新入学的高一学生开始实施。试点省(市)的其他在校高中生和没有开展综合改革试点省份的高中生,仍实行现行高考办法。
2、东部高校为中西部学子留专门名额,部属高校严控属地招生比例
自2007年以来,国家采取多项措施努力缩小区域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距。2013年全国高考平均录取率为76%,最低省份录取率达70%,两者的差距由2007年17个百分点缩小至6个百分点。这次改革将进一步提高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高考录取率,在东部地区高校安排专门的招生名额面向中西部地区招生,同时部属高校要严格控制属地招生比例。力争到2017年,录取率最低省份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缩小至4个百分点以内。
3、加分项目大“瘦身”,取消体育、艺术特长生加分
我国从上世纪50年代起就实行考试加分政策,一类是补偿性的,一类的鼓励性的。但在实施过程中,出现加分项目过多、分值过大特别是资格造假等问题。这次改革主要采取3项措施。一是大幅减少、严格控制考试加分项目,2015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确有必要保留的加分项目,应合理设置加分分值。二是地方性高考加分项目由省级人民政府确定并报教育部备案,原则上只适用于本省(区、市)所属高校在本省(区、市)招生。三是加强考生加分资格审核,严格认定程序,做好公开公示,强化监督管理。今年年底,教育部将出台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
4、重点高校定向招收“贫困生”,不再让“寒门难出贵子”
由于城乡基础教育水平存在差距等多种因素,农村学生考上重点高校的比例相对较低。今后将继续实施国家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由重点高校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这项计划从2012年开始实施,当年安排1万名,2013年扩大到3万名,2014年扩大到5万名,覆盖22个省(区、市)的832个贫困县。部属高校、省属重点高校还要安排一定比例名额,专门招收边远、贫困、民族地区优秀村学生。力争到2017年使贫困地区农村学生进入重点高校人数明显增加,并形成保障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的长效机制。[OT_page]
5、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一年两考,覆盖所有科目避免偏科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习程度、避免严重偏科的一项制度设计,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依据。今后学业水平考试范围覆盖国家规定的所有学习科目,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按国家课程标准和考试要求统一组织实施。各地要合理安排课程进度和考试时间,创造条件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同一科目参加两次考试的机会。2014年,教育部将出台完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指导意见。
6、建立学生综合素质档案,综合素质评价程序公开防“注水”
这次改革的重点是更好地规范评价的内容、程序,确保内容客观真实、程序公开公正。一是建立规范的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客观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突出表现,注重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主要包括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兴趣特长、社会实践等内容。二是严格程序,强化监督,确保公开透明,保证内容真实准确。三是各省(区、市)制定综合素质评价基本要求,学校组织实施。2014年,教育部将出台规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指导意见。
7、高职院校相对分开招生
根据改革方案,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将与普通高校相对分开,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中职学校毕业生报考高职院校,参加文化基础与职业技能相结合的测试;普通高中毕业生报考高职院校,参加职业适应性测试,文化素质成绩使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学生也可参加统一高考进入高职院校。2015年通过分类考试录取的学生占高职院校招生总数的一半左右,2017年成为主渠道。
8、自主招生严控规模,安排在高考后进行
2003年国家启动自主招生试点,目前试点高校共90所,招生人数约占试点高校招生总数的5%,2013年选拔录取了2.5万人。这次改革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和规范自主招生的措施。一是申请学生要参加全国统一高考,达到相应要求,接受报考高校的考核。二是试点高校合理确定考核内容,不得采用联考方式或组织专门培训。三是规范并公开自主招生办法、考核程序和录取结果。四是严格控制自主招生规模。五是从2015年起推行自主招生安排在全国统一高考后进行。
9、成绩公布后填报志愿,逐步取消录取批次
高校招生录取方式的变化主要有:一、将涉及考试招生的相关事项在招生章程中详细列明并提前向社会公布;二、在制定学校招生计划、确定招生政策和规则、决定招生重大事项等方面充分发挥招生委员会作用;三、可通过聘请社会监督员巡视学校测试、录取现场等方式,对招生工作实施第三方监督;四、建立考试录取申诉机制,及时回应处理各种问题;五、建立招生问责制,2015年起由校长签发录取通知书,对录取结果负责;六、推行高考成绩公布后填报志愿方式;七、创造条件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2015年起在有条件的省份开展录取批次改革试点。八、改进投档录取模式,推进并完善平行志愿投档方式,增加高校和学生的双向选择机会。
10、考试招生全程接受监督,加大违规查处力度
主要采取3项措施:一是加大招生工作的信息公开力度,深入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及时公开招生政策、招生计划、考生资格、录取程序、录取结果、咨询及申诉渠道、重大事件违规处理结果等信息,全程接受社会监督。二是加强制度保障,强化教育考试招生法律法规。三是加大违规查处力度,对考试招生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公开一起,严格追究当事人及相关人员责任。
我们再学一学由教育部负责的解答:
问: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的出台背景是什么?
答:考试招生制度是国家基本教育制度,是人才培养的枢纽环节,关系到国家发展大计,关系每一个家庭切身利益,关系亿万青少年学生前途命运。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对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工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必须通过深化改革促进教育公平、提高人才选拔水平,适应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先后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进行审议。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要求,积极稳妥改革考试招生制度,并专门听取汇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进行审议。刘延东副总理多次开展专题调研、主持召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会议进行研究。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突出问题导向,把握改革重点,深入总结实践经验,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充分论证、反复修改,不断完善,形成了《实施意见》。可以说,《实施意见》的出台,凝聚了各方智慧。[OT_page]
问:这次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总体定位、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是什么?
答:改革的总体定位是,促进公平、科学选才。恢复高考以来的30多年来,我国考试招生制度不断改进完善,初步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体系。这一制度总体上符合我国国情,权威性、公平性社会认可,但也存在一些社会反映强烈的问题,主要是唯分数论影响学生全面发展,一考定终身使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区域、城乡入学机会存在差距,中小学择校现象较为突出,加分造假、违规招生现象时有发生。因此,这次改革在保持现行考试招生制度稳定的基础上,着力解决突出问题,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更好地科学选拔各类人才,更好地维护社会公平。
改革的基本原则:一是坚持育人为本。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扭转片面应试教育倾向,深入推进素质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是确保公平公正。把公平作为第一要求,加强宏观调控,完善法律法规,健全体制机制,切实保障考试招生机会公平、程序公开、结果公正。三是体现科学高效。增加学生选择权,促进科学选才,确保考试招生工作有序实施。四是积极稳妥推进。整体设计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促进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之间衔接沟通,统筹实施考试、招生和管理制度综合改革,试点先行,稳步实施。
改革的目标是:2014年启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2017年全面推进,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
改革的五大主要任务:一是改进招生计划分配方式,进一步促进机会公平。二是改革考试形式和内容,更好地引导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三是改革招生录取机制,规范考试加分、自主招生,改进录取方式,拓宽多种形式学习通道。四是改革监督管理机制,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加强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五是在少数省(市)开展高考综合改革试点。
问:如何缩小区域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距?
答:由于多方面原因,我国区域间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存在差距。自2007年以来,国家采取多项措施,努力缩小这一差距。这次改革主要采取3项举措,进一步提高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高考录取率。一是综合考虑生源数量及办学条件、毕业生就业状况等因素,完善国家招生计划编制办法,督促高校严格执行招生计划。二是继续实施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在东部地区高校安排专门招生名额面向中西部地区招生。三是部属高校要公开招生名额分配原则和办法,合理确定分省招生计划,严格控制属地招生比例。通过以上举措,力争到2017年,录取率最低省份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缩小至4个百分点以内。
问:如何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的机会?
答:由于城乡基础教育水平存在的差距等多种因素,农村学生考上重点高校的比例相对较低。这次改革主要采取两项倾斜政策:一是继续实施国家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由重点高校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这项计划2012年开始实施,当年安排1万名,2013年扩大到3万名,2014年扩大到5万名,覆盖22个省(区、市)832个贫困县。二是部署高校、省属重点高校都要安排一定比例的名额,专门招收边远、贫困、民族地区优秀农村学生。通过以上举措,力争到2017年使贫困地区农村学生进入重点高校人数明显增加,并形成保障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的长效机制。
问:对中小学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有何考虑?
答:完善中小学招生办法,是破解择校难题、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这次改革的重点:一是推进九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完善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的具体办法,试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二是改进高中阶段学校招生方式。实行优质普通高中和优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三是进一步落实和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和升学考试的政策措施。
问:为什么要推进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如何实施?
答: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习程度、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避免严重偏科的一项制度设计,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依据。这次改革的重点,是在近年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考试的规范性、安全性、科学性和公信力。一是学业水平考试范围覆盖国家规定的所有学习科目,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门必修课程,避免严重偏科。二是学业水平考试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按国家课程标准和考试要求统一组织实施,确保考试安全有序、成绩真实可信。三是要求各地合理安排课程进度和考试时间,创造条件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同一科目参加两次考试的机会。2014年,教育部将出台完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指导意见。
《实施意见》提出:“两依据、一参考”,即依据统一高考成绩、依据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此次改革将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考试成绩以合格、不合格和等级的方式呈现。除了进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科目以外,其他学科达到了国家规定的基本教学要求,考试合格即可。其次,记录高校录取总成绩的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可以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根据高校的要求自主选择。最后,每门课程学完即考,“一门一清”。[OT_page]
问:开展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目的是什么?如何确保规范有序、真实可信?
答:开展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品学兼优、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培养个性特长、扭转“唯分数论”,评价结果作为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这次改革的重点,是更好地规范评价的内容、程序、确保内容客观真实、程序公开公正。一是建立规范的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客观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突出表现,注重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主要包括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兴趣特长、社会实践等内容。二是严格程序,强化监督,确保公开透明,保证内容真实准确。三是各省(区、市)制定综合素质评价基本要求,学校组织实施。2014年,教育部将出台规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指导意见。
问:如何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
答:为更好地满足高校招生选才的需要,《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了4项措施:一是科学设计命题内容,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改进评分方式,加强评卷管理,完善成绩报告。三是提升命题能力,加强国家教育考试机构、国家题库和外语能力测评体系建设。四是提高命题质量,2015年起增加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的省份,保证国家教育考试的正确导向性和社会公信力。
问:对减少和规范考试加分有何举措?
答: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起就实行考试加分政策,一类是补偿性的,一类是鼓励性的。但在实施过程中,出现加分项目过多、分值过大特别是资格造假等问题。这次改革主要采取3项措施。一是大幅减少、严格控制考试加分项目,2015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确有必要保留的加分项目,应合理设置加分分值。二是地方性高考加分项目由省级人民政府确定并报教育部备案,原则上只适用于本省(区、市)所属高校在本省(区、市)招生。三是加强考生加分资格审核,严格认定程序,做好公开公示,强化监督管理。2014年底,教育部将出台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
问:如何进一步完善高校自主招生?
答:自主招生的初衷是为了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也就是所谓的“偏才怪才”。这次改革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和规范自主招生的措施。一是申请学生要参加全国统一高考,达到相应要求,接受报考高校的考核。二是试点高校合理确定考核内容,不得采用联考方式或组织专门培训。三是规范并公开自主招生办法、考核程序和录取结果。四是严格控制自主招生规模。五是从2015年起推行自主招生安排在全国统一高考后进行。
问:高考综合改革试点主要试什么?
答:高考综合改革涉及考试科目和高校招生录取机制的调整,重点进行两方面的探索:一是改革考试科目设置。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保持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不变、分值不变,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计入总成绩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二是改革招生录取机制。探索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按照统筹规划、试点先行、分步实施、有序推进的原则,选择在条件比较成熟的上海市、浙江省开展高考综合改革试点。2014年,上海市、浙江省两地分别出台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从2014年秋季新入学的高一学生开始实施。试点省(市)的其他在校高中生和没有开展综合改革试点省份的高中生,仍实行现行高考办法。
三、怎么改?
高考改革方案出台,并不等于教育改革成功。
2014年12月2日,上海市首先出台普通高中三年级学业水平考试实施细则,并从2015年1月开始实施。
考试科目:2015年高三学业水平考试科目: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
考试时间:语文120分钟,其他科目书面笔试时间均为90分钟,外语口语测试时间20分钟。
考试分值:学业水平测试各科目满分为120分。其中外语书面笔试(含听力)满分为100分,口语测试满分为20分。
成绩用等级方式呈现:各科目书面考试成绩与外语测试成绩分“合格”、“不合格”两类。“合格”成绩再分为A、B、C、D四个等级。
关于附加题成绩:语文、数学两门科目增加附加题,用于部份学生展示特长潜能,学生可自主选择是否参加。
浙江省也是试点省份,2015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
考试科目: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其中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由各市教育行政部门依据有关规定组织实施,外语参加全国考试,其余科目实行全省统一考试。
考试范围:除外语外,其余科目只考必修内容。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制定“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标准”,制定各科考试具体范围和要求。外语“一考两用”,考试范围和要求由教育部考试中心规定,成绩既用于评定学业水平等级又用于高考。
考试形式:考试采用笔试,外语含听力考试,技术及外语科目待条件具备时实行机考。
考试时间:语文、数学各80分钟,外语120分钟,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各60分钟。
日程安排:考试一年安排两次,分别在4月和10月进行。4月开考除外语以外科目,10月开考全部科目,外语另一次考试安排在6月统一高考期间进行。
卷面分值:语文、数学各100分,外语150分,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各70分。
成绩呈现:采用等级制,设A、B、C、D、E5个等级,E为不合格。以卷面得分为依据,A、B、C等按15%、30%、30%最接近的累计比例划定,E等比例不超过5%。
2014年12月16日,教育部发布了与国务院《实施意见》配套的两个文件:《关于普通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
2014年12月16日教育等各部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从2015年1月1日起,取消“重大体育比赛获奖者、二级运动员统测合格者、省级优秀学生、科技类竞赛获奖者”等六项全国性加分项目。
这一新政针对的是日益混乱的特长生评价体系和层出不穷的各类“竞赛”。2014年辽宁270名体优生迫于查处压力主动放弃加分资格,哈尔滨一中学有800名考生获加分,河南漯河高级中学74名“国家二级运动员”,占全省总数十分之一……“特长生”“竞赛获奖”已异化为加分“工具”。“加分落在那些不具资格的人身上,对于广大考生来说就是一种不公平。”
同时,意见对“烈士子女”“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考生”“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含)以上或被大军区(含)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等全国性加分项目予以保留。
“一些需要扶持的考生,可能由于我国教育整体的不均衡造成分数上的差距,因此这些加分制度设置的本身就是为了保证高考的公平。”虞立红说。
对一些地方性加分项目,如地方性体育、艺术、科技、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意见决定予以取消;对确有必要保留的地方性加分项目,意见要求要合理设置加分分值,由省级人民政府确定并报教育部备案,原则上只适用于本省(市、区)所属高校在本省(市、区)招生。
要真正落实好《实施意见》的各项具体政策措施,对于政府、大学、基础教育机构、学生、家长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我们既要对改革充满预期,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改革过程还可能出现的种种困难和障碍。但无论如何,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这艘大船毕竟启航了……
 
 

上一篇:德兴市家长中心学校(教案3)
下一篇:“赌”,生不如死

分享到:
0
最新资讯
阅读排行